开关电源的检修技巧
开关电源中***熔断的直接原因:开关管﹨电源厚模块﹨整流二极管击穿﹨100uf/400v大电容击穿漏电,消磁电阻内部碎裂。
开关电源各输出端始终无电压输出的常见原因:交流220v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电阻开路;开关管基极到100uf/400v大滤波电容正极之间的电阻开路。
开关电源只在开机瞬间有小电压输出的常见原因:行输出管击穿,开关电源中开关变压器一左的2.2uf~100uf电解电容失效`漏电
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低的常见原因:行输出变压器局部短路`脉宽调制电路中的三极管和二极管击穿`漏电`光耦合器件中的三极管漏电等。
造成光栅与图象S扭曲和有两条垂直方向移动黑带的原因:100UF?400V大滤波电容失效和容量下降。
造成光栅局部有彩斑的和图象局部彩色不对的原因:是开关电源交流220V输入电路中的消兹电阻开路。
开关电源简介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电路设计,散热片引脚的孔做成长方形椭圆形(经验值:2*1mm)。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方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a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正反馈电路中的电解电容直接更换目前开关电源的正反馈电路中的振荡电容有两种,一是0。
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长,但二者增长速率各异。线性电源成本在某一输出功率点上,反而高于开关电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在不断地创新,这一成本反转点日益向低输出电力端移动,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其工作过程与线性形式的控制器很类似。
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另外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安防监控,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开/关机接口电路末端因故工作于开机或待机之间的状态,从而导致开关电源工作于待机与开机状态之间的工作频率,造成开关电源输出电压高于待机值,低于开机值。
想要了解更多中自恒立的相关信息,欢迎拨打图片上的***电话!
电源模块启动困难原因
电源模块在启动中无法启动或者出现启动不良的原因:
(1)外接电容过大
(2)容性负载过大
(3)负载电流过大
(4)输入电源功率不够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输出端的电容以及负载或调整输入端的功率进行改善。如:l外接电容过大,在电源模块启动时向其充电较长时间,难以启动,需要选择合适的容性负载,容性负载过大时需可先串联一个合适的电感,输出负载过重是会造成启动时间延长,选择合适负载,换用大功率电源。如果电源启动一下就停止,则该电源处于保护状态下,可直接测量PWM芯片保护输入脚的电压,如果电压超出规定值,则说明电源处于保护状态下,应***检查产生保护的原因。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开关电源的知识,欢迎拨打图片上的***联系我们。
开关电源的电子器件
开关电源中应用的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为二极管、IGBT和MOSFET、变压器。SCR在开关电源输入整流电路及软启动电路中有少量应用,GTR驱动困难,开关频率低,逐渐被IGBT和MOSFET。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是高频、高可靠、低耗、低噪声、抗干扰和模块化。开关电源由于开关电源轻、小、薄的关键技术是高频化,因此国外各大开关电源制造商都致力于同步开发新型高智能化的元器件,特别是改善二次整流器件的损耗,并在功率铁氧体材料上加大科技创新,以提高在高频率和较大磁通密度(Bs)下获得高的磁性能,而电容器的小型化也是一项关键技术。***T技术的应用使得开关电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电路板两面布置元器件,以确保开关电源的轻、小、薄。开关电源的高频化就必然对传统的PWM开关技术进行创新,实现ZVS、ZCS的软开关技术已成为开关电源的主流技术,可调开关电源,并大幅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工作效率。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对于高可靠性指标,美国的开关电源生产商通过降低运行电流,降低结温等措施以减少器件的应力,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想了解更多关于开关电源的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