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啮小蜂的人工培育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关键是要选择病害少发育程度低的嫩蛹,要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同柞蚕蛹内的病原微生物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周氏啮小蜂为寄蛹生蜂,每个孕蜂柞蚕蛹里面装着近5000只周氏啮小蜂,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无蜂针,不攻击人,由专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周氏啮小蜂被培育在酷似“蚕蛹”的硬壳内,外部被一只比鸡蛋略小以特殊材料制成的壳所包裹。将其悬挂在树干2米处,投放3—5天后,小蜂自然飞出,该小蜂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能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和蛹,一旦发现美国白蛾,就把卵寄生其蛹内,吸其营养,从而美国白蛾蛹的营养成分,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根据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可以利用控制温度、湿度等手段来人工控制它们的发育进度,一旦哪里遭到了美国白蛾的危害,它们就可以迅速繁育出足够量的啮小蜂,成为一支随时应召的生物快速反应。人工繁殖时可用当天“”出来的雌蜂接蜂,或“”出后1天~2天的雌蜂接蜂。
周氏啮小蜂的投放数量和次数
投放数量一个防治区内总放蜂量根据美国白蛾的数量和放蜂方式决定。接种式释放蜂虫比1∶1为宜,淹没式释放蜂虫比3∶1为宜。一般来讲,放置四五个孕育啮小蜂的蚕茧壳,即可消灭掉1亩杨树林的美国白蛾等害虫,每个蚕茧内可拥有5000头左右的啮小蜂。以此推算,24亿头啮小蜂,可保护约14万亩白杨林免遭病虫害。投放次数***防治区应进行淹没式放蜂防治,再连续进行接种式放蜂防治。预防区应采取连续接种式放蜂防治。1个世代应释放2次蜂,次应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第2次宜在次放蜂后7天~10天(即美国白蛾化蛹初期)进行。并前胸腹节上的气门比雌性略小,着生于该节长度的1/2处,与并胸腹节前缘的距离稍大于气门直径。也可将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期不同蜂蛹混合一次性放蜂。
周氏啮小蜂
一、原理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蛹期优势寄生性天敌,成虫将卵产于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其卵吸取害虫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将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蛹,从而达到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等鳞翅目害虫的目的。
二、防治对象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大袋蛾、榆毒蛾、柳毒蛾等鳞翅目害虫。
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您可拨打图片上的电话进行咨询!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