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起源
前63年'西色罗演讲集'中记载过'太罗速记',当时,罗马元老院已使用速记。
1888年爱尔兰人约翰.罗伯特.葛锐格发明《葛锐格速记》,速记价格,应用至今。
1896年中国速记产生。蔡锡永《传音快字》、沈学《盛世元音》(又名《天下公字》)、力捷三《闽腔快字》。
1913年中国蔡璋(蔡锡永之子)《中国速记学》。
1934年中国唐亚伟《亚伟式中文速记学》
速记员
虽然电脑速记这个行业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但其发展前途很大。在北京,电脑速记公司有十来家,公司规模都不大,每家公司平均4至5人,有的公司甚至只有一个人单打独斗。当前,北京合格的速记员不足百人,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行业现状是“有市无行”,以北京市场为例,录音整理,北京每天平均有200场会议,真正用速记的不足1/10。而业内的人才就连这1/10都满足不了,人才已成为制约其形成规模经营的瓶颈。目前,我国计算机速记人才奇缺,***的计算机速记员只有1万多人,达到高1级速记师水平的不超过100人。深圳目前的电脑速记人员人数***,且大多集中在法1院等部门,而像***、电台、报社等媒体,龙岩速记,以及许多大型企业都还没有固定的速记人员。
速记员
虽然电脑速记这个行业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但其发展前途很大。在北京,电脑速记公司有十来家,公司规模都不大,每家公司平均4至5人,速记公司,有的公司甚至只有一个人单打独斗。当前,北京合格的速记员不足百人,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电脑速记的劳动强度并不低。一般会议场合,每场速记下来大约都在两个小时,速记员的***在此期间高度紧绷,因为与会者的话只说一遍,不会重复,这就决定了速记员不能有片刻松懈,尤其是遇到一些演讲者夹杂方言和英语时,他们就更要聚精会神,仔细辨别。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