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明确规定环境公益制度,并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国家环境日,可见绿色经济因而成为上至国家、下至基层的重要经济发展理念,在此全民皆“环保”的时代背景之下,拆迁也不可避免染上了“绿色”。对于污染污染企业一味靠治,似乎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于有些积重难返、治理代价高昂的污染企业,“拆”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这类因环保要求而导致的拆迁,有媒体将其称为“环保拆迁”。
下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划定了禁止养殖区域,所以全国各地的养殖场都分别根据规定搬迁或者关闭。所以我们看到养殖场在污染企业的拆迁大潮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养殖场对环境影响确实很大,新化养殖场,其产生的废水、动物粪便、饲料,若不加合理处置,极易影响周边民众的健康安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之所以对养殖场拆迁,并不意味着养殖场是不合法经营,而是由于政府制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所以在搬迁或者关停的损失不能由养殖户自己承担,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给予补偿。
那么对于养殖场拆迁是怎么补偿的呢?由于我国各个地区都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养殖场拆迁方案,各准不一,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遇到关于养殖场拆迁的问题时,仍需到各地政府网站查阅了解。一般来说,养殖场动迁赔偿,养殖场也是一种企业形式,畜禽养殖场拆迁补偿,所以对于养殖场拆迁可类比企业拆迁确定补偿标准,主要包括养殖场内可移动设备的搬迁费用、需要重新建厂规划的所有费用、养殖场内不能移动的设备、建筑物等费用的补偿、养殖场内家禽的出厂补偿、在新厂建设期间造成的停产停业的损失、养殖场内的员工的工资补偿以及其他养殖场内的有关损失补偿。
曾经,有很多农民想要进城买房的原因之一,就是羡慕城里人手中的产权证。虽然土地确权后,农民也盖起了大房子,甚至是城里人都羡慕的别墅,但就是由于没有产权证,而让人心里不踏实。再说深点就是,由于没有产权证,使得宅基地原本的价值受到了限制,更是使得土地的价值不能充分释放,甚至无法充分的推动农村的发展。
对此,是从下月起,国家将针对农村陆续下发宅基地证,关于宅基地证的作用,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进行详细介绍了。简单来说宅基地证就相当于城里人手房子的房产证,是农村宅基地的产权证。当然,出于谨慎考虑,国家会先将宅基地证下发到各村的村干部手里,农民在村干部处确认无误并签字后,方可拿到手中。
不过,虽然宅基地证下发是好事,但农民也不要不经确认就签字,一定要弄清关于宅基地证的三个问题后再确认签字。
宅基地面积备注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被农民所误解和忽略的了,因为很多农民可能认为只要将宅基地的面积如实写在宅基地证上就可以了。
但是,养殖场拆迁不合理,农村的宅基地也是有使用标准的。按照家庭人口来算,按规定每个人的面积约30到40平米,一个四口之家的宅基地,面积应该在120平米到160平米之间,超过的部分即为超标。按规定,无论是补钱使用还是不予确权,这些都应该在宅基地证上备注清楚。
步入2019年,惠民政策一个接一个的发布,先是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后是发布开始建设示范农房的通知,让农民应接不暇。不夸张的说,恰恰是在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帮扶下,农村才能有如今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提升的这么快。
众所周知,宅基地是农民建房的基础保障,也是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之前缺乏对宅基地的监管,许多村庄的宅基地划分并不合理,无形之中就导致了宅基地资源的浪费。
而且,随着空心化问题的严重加剧,大量闲置房屋的存在也导致宅基地资源没能得以有效利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建房进行统一规划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另外,国家也正在探讨“三权分置”的可能性,确保房屋的所有权不动摇,让宅基地更加合理的利用,具体而言,未来宅基地有3个发展方向。
①集体支配,合理规划
刚刚提到的统一规划建房便是这种发展趋势,将宅基地的支配权交由国家和集体,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对宅基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然后统一建房。如此一来,宅基地既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又能保障农民的住房环境,一举两得。而且,空余的宅基地还能复垦,产生的收入村民进行分红,这又是一笔收益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