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形态特征
灌木、亚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具纺锤形的块根。当年生分枝基部或茎基部具数枚鳞片。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不裂而全缘或分裂、裂片常全缘。单花顶生、或数朵生枝顶、或数朵生茎顶和茎上部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大型,直径4厘米以上;苞片2-6,披针形,叶状,大小不等,宿存;萼片3-5,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13(栽培者多为重瓣),倒卵形;雄蕊多数,离心发育,花丝狭线形,花药***,纵裂;花盘杯状或盘状,革质或肉质,完全包裹或半包裹心皮或仅包心皮基部;芍药分株后管理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左右为宜,过深不利于发芽,且容易引起烂根,叶片发黄,生长也不良,过浅则不利于开花,且易受冻害,甚至根芽头露出地面,夏季烈日暴晒,导致死去。心皮多为2-3,稀4-6或更多,离生,有毛或没毛,进口芍药,向上逐渐收缩成极短的花柱,柱头扁平,向外反卷,胚珠多数,欧洲进口芍药批发,沿心皮腹缝线排成2列。蓇葖成熟时沿心皮的腹缝线开裂;种子数颗,黑色、深褐色,光滑没毛。
土壤要求
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芍药因为是肉质根,特别不耐水涝,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低湿地区不宜作为我国的芍药产区,每次水灾,对芍药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只有在高敞处,未被水淹的芍药留了下来。芍药分株时间芍药的分株,理论上讲,从越冬芽充实时到土地封冻前均可进行。
细间杂交
牡丹与芍药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欧洲进口芍***种,素有“花中二绝”的美誉。两者同属芍药属,分组牡丹组和芍药组。由于二者花期不遇或杂交普遍表现不亲和等原因,曾把芍药组和牡丹组的远缘杂交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1948年,日本人伊藤以芍***种“花香殿”的母本,牡丹品种金晃做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并获得了成功。之后这项工作被美国育种学家继承下来,而这些远缘杂交品种统称“伊藤杂交种”,以示纪念。组间杂交种现已成为芍药属一个特殊的类群,截止到2009年公开发表的组间杂交品种数量超过110个。组间杂交兼具牡丹和芍药的特征和优点,并且具有更广泛的变异,观赏性和抗性都有突出表现。待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位于芍药根颈部***上端的子代鳞芽就成了“顶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