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茶尺蠖危害?
茶尺蠖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一是清园灭蛹。结合伏耕和冬耕施肥,将根际附近落叶和表土中虫蛹埋入土中,可减少田间虫口的存量。二是灯光诱杀。在茶尺蠖成虫期可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下一代幼虫发生量。三是保护和利用天敌。应逐步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以保护田间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四是药剂防治。可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用量为10亿~50亿个多角体,全年以一、第五、第六代致病率较高,施药时期掌握在一、二龄幼虫期。也可使用Bt制剂或植物源nong药0.6%清源保水剂,使用剂量为800~1000倍液。
以上是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表内容,如有需要,欢迎拨打图片上的***电话!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蛾诱剂,以下信息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
稻纵卷叶螟为杂食性害虫,又称卷叶虫、裹叶虫、副壳虫等等,属翅目螟,广泛分布于***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
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
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
穗后特别是抽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水稻以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较大。
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危害,随虫龄增大,水稻叶片上出现长短不一的条状白斑,由叶缘开始向正面纵卷成筒求,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
发生规律
雨量、雨日、温度、混度等气候因素是影响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苹果蠹蛾相关信息
苹果蠹蛾
检疫方法:检查果品上是否有蛀孔及丝状虫粪、碎屑及各虫态。检查运载工具的四周缝隙等处是否有残留果品、包装物及幼虫、蛹。传播途径: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大飞行距离只有500m左右,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生物学特性:在各地1年发生代数不同,少则1代,多则4代。成虫有趋光性。黄昏至清晨交尾,卵单产。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1头幼虫能咬几个苹果,从蛀果到脱果通常需1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或地上隐蔽物以及土中结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化蛹。一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原产地:欧洲东南部。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1987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甘肃,在敦煌市立足,而后迅速扩展。到1992年已遍布全市,30多个大中型果园受害,年均损失40多万元。长大的幼虫开始朝向树干木质部蛀食,并向上穿凿椭圆形的纵坑道,长约5~10mm,直至晚秋,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来年春再开始活动。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苹果蠹蛾成虫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控制方法:严密监测,严禁发生区虫果外运,加强调运检疫。发现害虫及时清除,可采用刮树皮、树干上束草环等办法消灭、诱杀幼虫。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阻止其交尾,采用性诱剂诱捕,也可使用药剂喷洒。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不失为一项好办法。
中捷四方——***提供蛾诱剂,我们公司坚持用户为上帝,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以诚为本,讲求信誉,以产品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我们热诚地欢迎与国内外的各位同仁合作共创辉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