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
(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如几何参数:较高、较低及较远润滑点位置尺寸、润滑点范围、摩擦副有关尺寸等;工况参数:如速度、载荷及温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砂尘、水气等;6、柱塞泵芯六种出油量可选择,可根据润滑油需求量自行选配泵芯。运动性质:连续运动、变速运动、间歇运动、摆动等。力能参数:如传递功率、系统的流量、压力等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系统方案。
(2)计算各润滑点所需润滑油的总消耗量。根据初步拟定的润滑系统方案,计算出经过润滑后,各摩擦副工作时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和总效率,以便计算出带走处于运转中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所需的油量,再加上形成润滑油膜,达到流体润滑作用所需油量,即为润滑油的总消耗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之所以难以维护,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润滑点一多,管路和管接头就多,管接头多则意味着潜在的***1点多。
(3)计算及选择润滑泵。根据系统所消耗的润滑油总量,可确定润滑泵的较大流量Q、工作压力P、润滑泵的类型和相应的电动机。
①确定润滑泵的工作压力。
②确定润滑泵的排量Q。
③润滑泵的有效功率Ne。
(4)确定定量分配系统。根据各润滑点的耗油量,确定每个摩擦副上安置几个润滑点,选用哪件类型的润滑系统,然后选择相应的润滑泵及定量分配器。其中多线式系统是通过多点或多头式的每个给油口直接向润滑点供油。而单线式、双线式及递进式润滑系统则用定量分配器(或称分油器)供油。集中润滑装置一般有以下部分组成:1润滑泵-按需要供应润滑油2分配器-按需要定量分配润滑介质3附件-由润滑接头、硬管(软管)、分油块等组成4控制系统-有润滑泵自身控制器、压力开关、液位开关、等组成。
(5)油箱的设计及选择。
(6)冷却器和热油器的设计及选择。
(7)油管直径的选择。 为了保证润滑系统向各润滑点持续供油以防止因供油不足而损坏,常在系统中配置测量、监测及报警装置。 在润滑系统中常见的故障有油泵失效、供油管路堵塞、轴承过热及磨损甚至咬粘、分流器工作不正常、污染严重、给油循环时间不准确等。在工程机械上安装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可以有如下优点:?在机器运行时,自动完成润滑,每天可节省30-45分钟维护时间。润滑系统中通常采用以下测量装置:
1)测温装置在油箱、润滑泵、冷却器的进口与出口、重要的轴承等部件入安装测温装置及显示、控制装置如水1银温度计、热电偶及接触温度计等,可以及时看到这些部位的温度变化。
2)压力测量装置在润滑泵出口处过滤器的进、出口处等部位安装压力计,用以观察压力变化值。必要时还可安装压差报警器,当压差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
3)油面及在油箱中装有油标及油面指示器,在管道中安装流量计或流量监控计来观测流量。
在集中润滑系统的控制系统中一般要考虑到可以调整润滑循环时间和给油时间,以及显示及控制润滑剂供应不足或过量以及润滑泵过载等情况。
从哪方面确定单线润滑系统参数
1、一级分配器与管道的确定
根据二级分配器的数量和规格计算出一级分配器的型号与规格及联接管道的管径与走向。为了控制和监测系统的工作情况,在一级分配器上加一行程开关(或计数器)来实现。
2、***后一级分配器数量及规格的确定
根据润滑点的数量、需油量、工作条件及其类别,确定***后一级分配器的数量、规格以及同一组分配器各个出油孔的出油量。
固体润滑
在摩擦面之间放入固体粉状物质的润滑剂,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在两摩擦面之间有固体润滑剂,它的剪切阻力很小,稍有外力,分子间就会产生滑移。这样就把两摩擦面之间的外摩擦转变为固体润滑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固体润滑有两个必要条件,首先是固体润滑剂分子间应具有低的剪切强度,很容易产生滑移;其次是固体润滑剂要能与摩擦面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摩擦过程中,总是使摩擦面上始终保持着一层固体润滑剂,而且这一层固体润滑剂不腐蚀摩擦表面。一般在金属表面上是机械附着,但也有形成化学结合的。具有上述性质的固体物质很多,例如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等。对于非层状结构固体润滑剂或软金属来说,主要是以其剪切力低,起到润滑作用,然后使它附着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对于已经形成的固体润滑膜的润滑机理,可以按边界润滑机理近似的解释其润滑作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