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加密芯片工作原理
作者:2014/3/20 6:43:13

目前嵌入式加密行业内存在两大阵营:

  1. 传统的逻辑加密芯片,采用的IIC接口,其原理是EEPROM外围,加上硬件保护电路,内置某种算法;
  2. 智能卡芯片平台,充分利用智能卡芯片本身的高安全性来抗击外部的各种攻击手段。

逻辑加密芯片本身的防护能力很弱,被网上数量众多的***公司所针对,已经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被证明***好的智能卡平台。智能卡芯片需要具有国际安全认证***会的EAL4+以上的安全等级,否则安全性难以达到要求。

传统的逻辑加密芯片,都是采用算法认证的方案,他们声称加密算法如何复杂,如何难以***,却没有考虑到算法认证方案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漏洞。我们清楚的知道,单片机是一个不安全的载体,对于盗版商而言甚至是完全透明的。做算法认证势必要在单片机内部提前写入密钥或密码,每次认证后给单片机一个判断标志,作为单片机执行的一个判断依据,那么盗版商就可以轻松抓住这一点进行攻击,模拟给出单片机一个信号,轻松绕过加密芯片,从而达到***的目的。如果要***芯片内部数据,那么通过传统的剖片、紫外光、调试端口、能量分析等多种手段,都可以***。而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逻辑加密芯片已经无法满足众多嵌入式软件厂商的要求。

采用智能卡芯片平台的加密芯片,本身就可以有效防护这些攻击手段。将MCU中的部分代码或程序植入到加密芯片内部,通过函数调用的方式,在加密芯片内部执行这些程序,返回结果供MCU下一步运行。这样就使得加密芯片内部的程序代码成为整个MCU程序的一部分,绕过加密芯片来盗版MCU程序的做法就变得没有意义(因为关键代码在加密芯片中)。移植到加密芯片中的代码或者程序,尽可能多移植并增大复杂强度,可以大大的增加安全性,降低被***的可能。 

加密芯片的安全性是取决于芯片自身的安全,同时还取决于加密方案的可靠性。部***会给广大客户以误导,过分强调什么算法,无论采用对称算法 3DES AES还是采用非对称算法RSA ECC等,甚至采用国密办算法***2 ***4等等,都是对防抄板来说,是没有太多的用处的。

盗版商是不会去***什么算法,而是从加密方案的漏洞去入手,去攻破,所以说,我们一直强调,加密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简单的只看到加密芯片的自身的安全性。

而毫无疑问的是,智能卡平台才是能够实现程序移植方案的***好选择!

商户名称:凌科芯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