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雍正粉彩瓷器,雍正粉彩特点大揭秘
粉彩是清朝景德镇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创烧于康熙晚期,制作的***佳时期是雍正时期。由于在彩料中加入了“***”元素,并运用我国国画中的没骨法对所绘纹饰进行渲染,烧成后产品色彩淡雅柔和,世人通常称之为“软彩”(“硬彩”即色彩线条硬朗的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瓷器图案一般较简练,留白范围大,给人一种清逸艳丽之感。雍正粉彩品种很多,除了白地粉彩外,还有许多色地粉彩,如以红、紫、黄、金等釉色为地的瓷器,都是皇家使用的御器。民窑粉彩一般为白地,制作也比官窑粗糙得多。清中期以后,仿雍正粉彩制品日渐增多,但许多制品粉质太厚或彩料过浓。也有的是在雍正白瓷上加绘彩饰,这种制品容易被误看为真品。我国的瓷器品种非常丰富,详细分类可达数十种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清代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200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道光“慎德堂制”粉青釉描金粉彩蝴蝶耳瓜式罐成交价为41.8万元,相当干20世纪80年代一件精美的雍、乾官窑瓷器的价格,可见粉彩瓷器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是近些年来,大量的粉彩瓷器赝品充斥市场,如何辨别真伪,是收藏的重要前提。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然继续生产粉彩瓷。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干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瓷器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彩烧前与彩烧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则不同,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彩之前无法区别,所以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我国国画的笔韵;所绘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而且琢器的外底部多为沙底。雍正粉彩瓷器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反映出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旨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艺术品收藏鉴定知识,每天更新。)
广州信昶银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
业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