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年代特点,掐丝珐琅制作介绍
掐丝珐琅,是珐琅器的一种。这种工艺可能在12世纪传自地中海地区。所谓掐丝珐琅,是指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再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工序而成。掐丝珐琅在明代景泰年间更被重视,获得重要的发展,通常以蓝釉打底,视以各类色彩的图案,故称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顺序为:先将铜丝依图案设计焊接于胎体上,接着依图案中颜色所需上釉,先施地色,再施图案色,再施蓝,后加亮白。烧成后,用细砂石、黄石及木炭分别逐次打磨。抛光除锈后再镀金。由于掐丝珐琅工艺较为复杂,在元代时,此制作工场基本为官廷服务,故遗留产品线少。明初也是如此,特别是景泰时期,受朝廷高度重视,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得很快。到了明晚器产品增多,传世不少。清代时掐丝珐琅的大发展时期,传世品很多。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风格,多沿袭明代风格,但实际掐丝珐琅器生产量并不多,传世较多的是画珐琅。雍正时期掐丝珐琅器产品也不多,而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是真正的大发展时期,达到了***,而且不仅宫廷造办处在制作,还有苏州、广州、扬州等地也在生产。乾隆时期还把古画图案运用到掐丝珐琅的纹饰中,使珐琅工艺与绘画艺术***结合,掐丝珐琅技术、画珐琅技术十分娴熟,色釉种类多样,造型品种也样样齐备,釉色艳丽洁净,富丽堂皇,大器磅礴。乾隆珐琅器的种类繁多,除了继续***前朝名品,还大量生产仿古铜器和***仪典方面所用的佛龛、佛像、佛塔、佛事供具,还有大量日用器,如花瓶、花盆、脸盆、暖手炉、香薰、渣斗、镜子、帽架、挂屏、灯座、鱼缸、鼻***、钟表、如意等装饰品等,图案也丰富多彩,传统的,外来的,如西番莲、莲花瓣与各式西洋式花朵。其装饰风格既有简约素雅,更有繁缛堆砌,传世***。乾隆以后,掐丝珐琅的制作水平开始下滑,也有精品传世,但更多的是粗糙之物。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风格多样,比如北京风格的,***脚下,其制作规模当然庞大,数量也多,成为清廷掐丝珐琅生产***重要的基地。其风格皇家气派,富丽堂皇,异于其他地方的生产。扬州掐丝珐琅制作,虽也经常为朝廷制作产品,但有着自己的风格比如珐琅色调偏冷,图案多变化,珐琅气孔较密,掐丝细而刚劲,十分流畅。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众号gzxinchang),旨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艺术品收藏鉴定知识,每天更新。)
广州信昶银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
业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