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在河北
9月26日上午,在本届农交会上,一个智能大棚吸引了众多农企代表和农户驻足。大棚安装了温室物联网智能监测预警控制云服务平台,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里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根据设定自动收起或放下棚膜、自动滴灌、自动施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询大棚里的各项数据指标。这套设备适合农业园区使用,能够节省人力。某公司软件开发部经理细致地讲解道。记者注意到,这套设备可以拆分成智能开膜机、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等多个***设备,能够满足农户的不同需求。由于技术实用,展台上摆放的名片已经被人们拿得所剩无几。互联网+现代农业,本质上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三农的数据化和在线化,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京津发达的农业科技和高水平人才,是河北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农业厅市场处处长宋富胜介绍,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分别签署现代农业发展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在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资源开发、品牌打造和服务培训等方面,将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提升品牌。同时,三地将共同开展现代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及科研成果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比利时的一个农场里,农场主只雇了两个工人,但他们管理着600亩土地,养着3000头猪、100头奶牛在9月26日举办的2015中国(涿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峰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一边演讲,一边展示出一幅幅欧洲农业生产的图片,不时引发台下听众的惊叹。借助信息技术严格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一家荷兰农场种出了3米高的辣椒,每平方米能产出35至40公斤辣椒。通过一台计算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辣椒生产实现了精准化管理。点击了解更多http:///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