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测报灯对气候性水稻虫病的防治
受气候等诸多因子综合影响,迁飞性害虫在迁入期提前的情况下,迁入量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对水稻生长未产生威胁。近期,据本站观测,四(2)代迁飞性害虫已渐入为害期,预测稻纵卷叶螟在7月22日前后进入低龄幼虫高峰期,中偏重发生程度;白背稻虱在7月20日前后进入卵孵盛期,中等程度发生。单季稻均为其为害对象,早插早播田尤重。一、稻纵卷叶螟综合灯下及赶蛾观测分析,三(1)迁入灯下始见于6月11日,较去年提前8天。因迁入量小,田间发生量基本在防治指标下。四(2)***生呈蛾量少、蛾期集中的特点:测区赶蛾7月11日突增,7月16日高峰,峰日亩蛾量960头(幅度20—3200);万市观测点7月14日高峰,亩蛾量290头,近日在200头左右波动;测区灯下四(2)代7月2日初见,7月12日、15日出现迁入峰,蛾量均为4头,仅为去年的1/3,万市观测点灯下未见有明显迁入峰,蛾量仅为去年的1成。近期虽已进入高温季节,但水稻正值大量用水阶段,田间湿度大,对虫卵孵化存活极为有利,在田间虫量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对水稻仍具相当威胁。二、稻飞虱迁入代稻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前高后低。根据测区灯下观察,至7月16日,灯下共诱飞虱6820头(除灰飞虱),其中白背飞虱6052头,占88.74%,比例略高于去年。数据显示,进入四(2)代次,迁入明显减少,主要集中在7月8—11日,***高日虫量仅为900头左右。相对去年,峰日基本接近,迁入量减少90%以上。7月16日调查,观测圃百丛虫量985头,基本为初孵若虫;万市观测点7月15日调查,百丛虫量330头,早插田块尤高。病虫测报灯http:///product/ml)
沧州贝特仪器有限公司
业务 QQ: 105390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