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仅是“教师”
价格:360.00
生养孩子是每家每户都要遇到的问题,谈家庭教育的文章也俯拾皆是。然而,如果大家同犯一个错误,这样的文章再多恐怕也难以命中要害,现实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也不会因此得到改善。这个错误就是,人们只把“教育—受教育”的关系当成亲子关系的***内容,把家长当成不领工资的教师。如果一个人还不拥有***的民事责任能力,那么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管理—被管理”的关系。家庭财产的分配和使用,多子女家庭里子女间矛盾的协调,这些首先都是管理问题。当父母阻止一个小孩子玩弄***电器,或者接触炉火时,那首先不是什么“教育手段”,而是在下命令。如果我们将“管理—被管理”的视角引入家庭生活,会发现许多现象都要重新去审视。比如,应该不应该要求孩子“乖”一点?现在的主导舆论是,希望孩子“乖”只是中***长身上存在的一种落后的教育方法。这种舆论并不是什么新观点,笔者二十年前在大学读教育学,那时候它就是教育学界的主流观点。还有一个理论基础,说这是从“***中心论”过渡到“儿童中心论”。那时候笔者也深以为然。等到自己做了父亲,才知道当你劳累一天回家休息时,多么希望孩子能够“乖”一点啊。这根本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居室空间为家长和孩子共用。孩子如果不乖,大人就得不到休息。家长的管理职能,在物质匮乏的传统社会里体现得比现在明显得多。什么才叫物质匮乏?如今二十岁以下的青年恐怕不容易体会。随便举个例子吧,以前有种职业叫“锔匠”。哪个家里陶盆瓷碗破了个口,他们可以把它补上。当一只碗都被视为“固定资产”长期保管的时候,父母自然要严格约束子女的行为,不允许他们调皮捣蛋,以至于损坏一盆一碗。“乖”为什么在过去被视为孩子的首要行为标准,其原因正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