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能的理论
价格:360.00
“本我”的力量表达了单个有机体的真实意图,这个意图就在于[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精神分析导论》选读满足其内在的需求。那么维持自己的生命或者以忧虑的方式来使自己免于陷入***等,都不是靠“本我”的作用,那是“自我”的任务。“自我”的职责在于通过权衡外部世界的情况而找到一种以***有利而***没有***的方法来获得满足。“超我”能够推出新的需要,但是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满足加以限制。我们假设存在于“本我”导致的紧张背后的那种力量叫做“本能”,“本能”表达了肉体对于心灵的需要,尽管“本能”是引起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因,但它们具有保守的本质;一个有机体如果达到了某种状态———不管是哪一种状态,它都会产生出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马上就进行重建的趋向。因此,要区分数量不确定的本能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在日常实践中已经这样做到了。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是:究竟有没有可能在这无数的本能中找到几种***基本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本能是能够改变其目的的(通过移位),而且也可以互相替换———即一种本能的能量传递给另一种。我们对后一种替换过程尚未充分了解。经过很长的犹豫不决,我们决定假设只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恋本能(“自我”保存本能和人类保存本能之间的对照,以及自爱与物恋之间的对照,都属于爱恋本能的范畴)和***本能。这两种基本本能中的***种本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越来越强大的联合并且保持这种联合———简而言之,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种本能的目的和***种正好相反,是要割断各种联系达到损坏事物的目的。如果就***本能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它的***终目的是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进入无机状态。正因为如此,我们又称它为“***本能”。假如我们假设有生命的东西产生于无生命的东西之后,而且是从无生命的东西中产生的,那么***本能就符合我们已经提出的那个公式,其结果是本能趋向于返回到更早期的状态。但就爱恋本能而言,我们就不能应用这个公式。如果这么做的话,就必须事先假定生命实体曾经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后来被分割但现在又力下篇(二)①在生物功能上,这两种基本的本能或者彼此冲突或者相互结合。这么一来,吃的行为就是对所食对象的***,但***终目的却是达到***亲密的结合。两种基本本能的这种同时存在又相互对立的作用构成了全部生活现象中的丰富多彩。这两种基本本能的对比可以从生物界扩展到主宰无机世界的那对相互对立的力量———引力与斥力。②调节两种本能融合的比例会产生极为明确的结果。一个男人***的***性过强就会使他从一个恋人变成一个***狂,而当他的***性因素锐减时又会使他变得羞怯或***。要把这两种基本的本能中的任何一种限制在精神的一定区域是不可能的。它们必然要处处相遇。我们可以描述这样一种初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爱恋本能所达到的总的能力,下文我们将它称为“里比多”(libido),存在于尚未区分的“自我”“本我”(egoid)中,并且承担着***同时存在的***趋势的任务。我们还没有一个同“里比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本能的能力。在稍后一个阶段,我们***里比多的变化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但对于***本能就要困难一些了。只要一个本能是内在地起作用,如***本能,它就会保持沉默;①一些伟大的著作家已经设想到类似的事情,但是从生命实体的实际发展史中我们对这样的结论一无所知,毫无疑问弗洛伊德已经想到的著作中有柏拉图的《会饮篇》,他曾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中引用过其中与此有关的段落(标准版第十八卷第57~58页),而且在更早期的《***三论》(1905d)***论中也提到过《会饮篇》(标准版第七卷第136页)。②对这种基本力量或本能的描述一直遭到分析家们的很多非议。如在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的著作中就为人所熟知(弗洛伊德在他的***《可终止的分析和不可终止的分析》(1937c)的第六部分中,讨论过恩培多克勒及其理论(标准版第二十三卷第245页)。[弗洛伊德在写给爱因斯坦的公开信《为什么有***》(1933b,标准版第二十二卷,第209页)以及《新论》(1933a)的第三十二篇讲稿(同前,第103页)中也提过物理学中的这对相反作用力。]·140·[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精神分析导论》选读只有当它转向外在作为一种***本能起作用时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由内在到外在的转移的发生对于保存个体似乎是***基本的;肌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当“超我”一经确立,相当一部分***性本能就固定在“自我”的内部并在那里起着自我***的作用。这是人类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对健康构成的危害之一。控制***本能从一般意义上说是不健康的,并且会导致***(禁欲①)。一个处于极度愤怒状态的人将会表现出他的被***的***本能是如何转为自我***的,这就是把它转化为对自己的***。他会揪扯自己的头发或用拳头打自己的脸,尽管他更倾向于把这种方式施加到别人身上。“自我”***本能的某一部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会留在“自我”内部,直到***后它成功地将这个人置于死地。或许是他的里比多全部耗尽或固定为一种不利的方式。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推测,个人是死于其内部的冲突,但人类是死于它同外部世界斗争的失败,即如果人类已经获得的适应能力不能充分应付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有关里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情况我们就很难说出什么了。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它同“自我”有关的情况。里比多***初在“自我”中积聚了它全部的能量。我们也把这一阶段称为***的、***初的自恋(nar-cissism)。它一直会延续到“自我”开始把里比多注入到外物的概念中,即把自恋里比多转变为他恋里比多。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自我”就是一个巨大的储存库,里比多的精神注入(cathexe)从这里倾泻于外物上,然后他们又被重新收回到这个储存库中。好比一条阿米巴虫用它的幼足行走一样。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爱恋中,里比多的主要部分才被转移到他的对象中。这一对象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替代了“自我”。“里比多”在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流动性,它具有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能力。这一特性必然同里比多对于某些特殊对象的固定性形成鲜明的对照,后者往往终生不变。里比多来源于肉体,即从身体的各个***和各个部位流入“自我”,这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只要看看出于其本能的目的而被描述为性兴奋的那部分里比多的情况就清楚了。在身体各部分中,能产生里比多***突出的部位我们称之为“***应区”(erotogemiczones),尽管事实上我们整个身体就是这样一个“***应区”。通过对***的研究,我们获知***多的就是对于爱恋本能———就是说它的表现者里比多的了解。而即使不根据我们的理论,按流行的观点来看,***和爱恋本能的确是一致的,我们已经描述出,对我们的一生注定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性冲动,是怎样从代表特定的***应区的若干本能组成部分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