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的尴尬处境:有“场”无“市”
价格:10.00
8月12日到22日,第26届世界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这是******“碳中和”的大运会。约3万吨“大运碳”以每吨32元的售价被认购。承办此次大运会“碳中和”项目的深圳排放权***总裁陈海鸥向记者表示,交易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电、太阳能发电、小水电、农村沼气发电等碳减排项目的业主将自身项目所产生的、经过国际核证机构认可的自愿碳减排量指标在***平台上申请挂牌,形成自愿碳减排量指标的供应;二就是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在***会员中心注册会员,通过“低碳大运自愿减排交易平台”,自主选择已经挂牌的碳减排项目,订购这些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的自愿碳减排量指标。企业主张先生采购了100吨“大运碳”,通过在线订单***,他获得了一张印有“我为大运碳抵消”字迹的精美的电子证书。国际碳交易市场分为两种,即配额交易和自愿交易。配额交易市场是针对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或企业,比如欧洲排放权交易市场;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目标出发自愿进行的碳交易,是中国现行的碳交易模式。大运会碳中和项目即使自愿碳交易的案例之一。据陈海鸥介绍,深圳排放权***于去年9月30日挂牌成立,时间点恰好是在深圳去年8月被纳入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后。成立之初,交易情况并不景气。“我们设立了排放权***,低碳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应对气候变化培训中心,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与推广的工作,通过让企业更早地意识到气候变化情况下企业自身将面临的风险、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其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帮助他们制定低碳发展战略。但由于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减排交易体系,中国的排放权交易发展到今天,普遍都还是处在培育市场阶段,扮演的也更多的是市场培育的角色。”碳交易有“场”无“市”“一般而言,市场,先有‘市’后有‘场’,但现在中国的碳交易却是有‘场’还没有‘市’。交易的完成必须有买和卖,中国目前只能说是卖方,但很少有买方。国内更多的是自愿碳减排,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陈赵杰这样描述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在***范围内,无论在哪里进行节能减排,其实效果是一样的。然而,在发展中***减排所需的成本与难度比发达***要相对低些。CDM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发达***可以在发展中***的项目中投入资金、技术,帮助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此后向发展中***购买其减排量,这样,发达***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据世界***测算,2008年至2012年,***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陈赵杰称,来自中国的能源工业、水泥、电网、再生能源等行业的企业正在透过清洁发展机制,从发达***引入***技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目的。再将减排量出售给像富通***这样的碳交易商,或世界***等国际***买家,获得利润。“欧洲碳***市场交易量大概为1100多亿美元,***自愿碳市场交易量大概只有3亿到4亿美元,但中国这边还谈不上。因为中国是主要的卖方,没有真正的交易。”陈赵杰称,碳交易这块比较大、比较虚,现在中国还处在初步摸索阶段。陈赵杰曾搭桥,为陈日铃的万信达企业集团和来自湖南某水电项目项目对接,做“碳中和”,但“这也只是一个自愿碳交易项目”。“中科院能源所也做了几个相关项目,珠江啤酒(002461,股吧)也有做,但算不上常规的***买卖,也算不上真正的碳交易。”今年5月起,东润发基于ISO14064辅导创科集团(TTI)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清单(亦称“碳盘查”),并以此为起点结合创科集团的发展规划,***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创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下,国际上众多的大型采购商业在着手实施企业的碳减排,并要求供应商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和碳减排计划。作为家居装修工具及建筑工具的***供应商之一,创科集团的产品主要出口至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有意通过碳排放管理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陈海鸥承认,目前,国内排放权***主要的交易类型也的确是基于一些标准的自愿减排交易。例如今年5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办的第四届中芬低碳城市论坛、深圳大运会“碳中和”项目等等。陈海鸥称,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是CDM项目的主要供应方,但发展至今,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争取更多话语权,是历史赋予国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