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依赖型人格特征表现
价格:300.00
互联网的发展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资源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在当今***突出的表现就是世界网络化,社会网络化。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更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空间距离在很多时候已经毫无意义。地理位置相近曾经是建立友谊的基础,而网络时代的青年则完全不受空间距离的束缚,他们通过网络跨越国界,彼此互相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家和移动办公成为现实。互联网不仅是***工作的帮手,也是***的工具。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和丰富的图文、声音、动画、软件等形式多样取之不尽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完成手头的工作、案头的文章,也成为***闲暇之余的***胜地,在互联网上,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兴趣爱好者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结识自己喜欢的朋友。通过互联网,***的交往范围显著扩大,选择性明显增强,生活习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二、网络心理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吸引各行各业众多的***加盟,并进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的调查结果显示,***中18—24岁的年轻人***多。高职生正是***中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快、受互联网影响***深的群体。科学发展历来都是双刃剑,网络给了高职学生进行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睛绪等精神活动一个巨大的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出现了各种与网络相关的心理问题。21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的世纪。人们追求身体健康,更渴望心理健康。今天,电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电脑屏幕把我们置身于界面之前,***新的界面是一种可以进入的虚拟现实。面对这场***的技术革命,应当努力调整自己,力避迷失于虚拟空问之中。然而事实是,***迷电脑者比比皆是。自2000年以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的高职学生中,求询者的心理问题涉及到网络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是与网络有关联的,如因上网占用时问过多,处理不好上网与学习关系;而更多的是与网络直接有关的网络心理问题。网络心理问题属于一种心理障碍,是指应事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地聊天和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失控、心理异常、人格裂变、交感***功能部分失调等现象。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张某,男,20岁,高职二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玩网络游戏,平均一天玩1—2小时,上网有节制,学习、生活正常。大概3个月以后,上网逐渐失去了节制,上网时间每天增加到3—4个小时,并开始间歇性地逃课上网,生活开始变得不规律,打篮球的爱好也放弃了。再后来,上网时间每天超过了10小时,学习基本上放弃了,吃饭也在网吧,到了周末更是24小时上网。此时,张某已经开始感到离开网吧便烦躁不妥,心里空空的,什么事都不想做,甚至吃饭也没了胃口,见人也不想搭理,并且非常容易激动和疲劳,一旦接触到电脑便精神焕发,充满活力。张某自知上网太多,经常自责,试图减少上网,心理暗暗发誓:“这是***后一次”,可不到半天又重返网吧,后来见到熟人就躲,心中极为痛苦。张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到了留级的地步,老师多次苦口婆心找他谈话,他也诚恳地想改正,可一次次努力,结果却是一次次失败。***后张某不得不退学回家。网络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包括:%隋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不稳、生物种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容易激动、自我评价的能力下降、有***意念或行为倾向、社会活动减少等。在网络心理问题的早期,患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然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下降。开始是产生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身体依赖,表现为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劳无力和食欲不振,只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至正常水平。该病晚期,患者会出现与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需要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甚至有可能采取***行为或出现***倾向,危害个人健康与社会安全。一般认为,网络心理障碍的晚期表现为网络成瘾***,又称***,或lAD病。lA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虽然正式的网络成瘾(IAD)诊断标准尚未出台,但可以参考下列标准。要诊断一个人患有lAD,那么这个人必须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7种症状中的3种以上:(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越来越大。(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问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5)花费大量时问在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的大量文档等。(6)因上网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有***提出了两个标准也可以借鉴和参考:一是上网时间每周超过34个小时;二是不上网就难受。在咨询当中,有许多学生这样说:“不上网就不爽。”一个“爽”字道破了***者的心态。有些上网者对网络心驰神往,白天学习无精打采,晚上上网神采飞扬,使其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如,有报道认为,2001年国内某大学237名退学生中,有80%的人因迷恋网络而成绩太差导致无法完成学业;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有13的学生无法通过考试也与无节制的上网有关。国外的一些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基本位于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青年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成瘾的易发群体之一。从我国目前发现的案例看,高校中大学生患lAD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太原市万柏林区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业务 QQ: 69218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