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与咨客之间的精神互动现象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心理***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的、生理的或行为的)都不足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生效的机制。同样,能够改变***某一方面功能的***方法,也能改变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某些心理***作了相应的修正,以指导***实践。例如,认知和合理情绪******初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认知(对事件的解释)影响个人的情绪,先有认识,后有情绪反应,认知和情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成份,现在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在认知前发生,情绪和认知是两个相互影响的***的系统,所以单纯改变认知来***情绪的效力是有限的;另外,Greenberg和Safra(1984)从信息加工角度的研究提示:情绪体验是知觉运动反应、情感图式记忆和事件意义的概念性解释等心理过程的整合,许多心理问题是整合过程失调所致,***目标应是调整不同水平的整合失调。在***技术方面,新的***技术不断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心理***方法已达400多种,而这些新的***技术具有更强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支持,这些新的***方法多数是短程、整合的***,如认知行为***和认知分析***。在应用方面,心理***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初限于精神科***中的应用,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各种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等一般性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在***研究方面,不再单纯考查心理***是否有效,而且更深入地研究改变的过程,***生效的因素和机制、***方法对***和症状特异性问题。在方法学方面,随机对照组研究已被广泛接受,量效关系研究已被引入心理***领域,***效果评价更趋客观化和数量化,二次分析技术、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述这些进展限于篇幅和个人的学识无法展开介绍,以下介绍近年心理***实践中的四个主要发展趋势:***短程化、理论和技术整合化、方法标准化和***评价客观化。1***短程化经典精神分析***的过程是漫长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其实弗洛伊德***初的***案例疗程是非常简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个会期成功地***了乐队指挥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痉挛;在荷兰Leyden镇旅游时,仅用4小时就一次性***了作曲家Gust***Mahler的强迫性***症和严重的婚姻问题。行为***也有类似情况,开始疗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如Wilson(1981)发现纽约市行为***研究所的平均疗程为50个会期。1963年,正值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之际,短程心理***运用而生,目的在于为众多的***提供帮助,以满足社区心理卫生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短程***具有较好的效果。短程***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是有计划性的,不是单纯的疗程缩短,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伴有***目标的改变。主张短程***的临床家多数是心理动力定的,因多数行为***和认知***本身就是短程的,这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是一个大的挑战。在B.L.Bloom的《计划短程***手册》中就介绍了9种心理动力定向的短程***。短程***的会期数差别很大,如Malan的简易心理***为20~40次,D***anloo的限时动力心理***为15~30次,Sifneos的短程***诱导***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过20个会期的作为短程***,一般提倡会期数在10~20次以内,个别可达40次。Lazare等报告***次交谈后脱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所谓“一次性”指想到***看过不再来了,尽量利用这仅有的时机对***施加影响;开放性是指***可能再来,所以***者向***表示,一次性***对***帮助有限,欢迎再来。虽然对短程***会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对短程***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短程***有五个基本特征:(1)及时干预;(2)***家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3)明确、有限的***目标;(4)清晰明确焦点的确认和保持;(5)与***共同商定***时限。尽管不同学者对“焦点”一词的用法、***家活动的内函及商定时限的方法有差异,但都遵循这些基本特征。2理论和技术的整合化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心理***整合的思想就开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整合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整合趋势发展迅速,一些严谨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支持整合,在实践中被部分心理***家接受,方法学家赞成这是心理***研究的合法维度,并成立了******心理***整合研究学会(TheSocietyfortheExplorationofPsychotherapyIntegration),有关心理***整合的***和专著逐年增多。心理***整合的主要焦点是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整合,经多方尝试和努力,目前这两个阵营趋于联姻。行为***家把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技术融合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心理分析学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认知行为***是心理***整合的典范,他们(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特别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深层认知结构的反映。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有关,Safran和同事把这种认知结构区分按层次排列的外周结构和核心结构,其中核心结构类似于心理动力学模式中的基本动力学。他们用功能分析,领悟和理解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认知行为***家,通过辨论、教育、摆事实和实践检验等技术,产生矫正性情绪体验,而不探查***内在生活的动力学。在理论整合方面,有人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理论,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来解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生效的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也有人认为在整合的同时,要考虑和保留各种***的特殊性,无原则的杂合和拿来主义不利于心理***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方法,将来也不会有,不能强调共性,而沫杀特殊性。另一个整合趋势是行为***家对***的关注,与早期行为***形成明显对比,早期行为***根本不承认人格结构,也无意处理***问题。现在他们认为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轴Ⅰ障碍***的成败,***本身也是需要干预的目标之一。在******中,Linehan创建一种***方法辨证行为***(dialecticalbeh***iortherapy),一方面通过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批评过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更好应付方式。采用的技术包括接受、理解和认同,同时坚持要他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应付生活事件。整合虽然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在不了解各种***生效的特异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效果,正象年轻医生喜欢开大***一样,因为对***的诊断没有把握,对***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种整合疗法的发展,随之而来是大量新名词涌现,使***家或研究者之间发生交流障碍,***方法也无法推广。Lief提出,心理***领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进交流,而不是整合。这样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种***生效的机制和特异成份,了解何种***对哪类***更有效,以便合理选用。3***方法标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同一学派的不同***者既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在实施的具体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学派之间,或用同一方法***不同***时的差别就更大。问题在于各种***方法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至于对某个***,这些技术如何使用却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方法的创建者用自己的方法***各种***,似乎都有效果,而别人用他的方法******则可能完全没效,似乎***效果来源***者本身,而不是***方法的效果。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在***效果评价研究中有一种趋势要求***方法标准化。在研究中选用的***方法必须详细操作指导手册,使参加研究的***者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个人经验对***效果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方法,参加研究的***者尚须接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各***者真正掌握该项***技术。同样,对培训者而言,必须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训者临床技能的标准。只有这样,不同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才能被重复,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才有指导价值,这也是近年许多临床***家的共同呼声。现在有些***对心理***研究项目资助,要求附详细操作手册或类似操作指导书,有些刊物也规定心理***研究***在投稿时必须附***操作手册。***方法标准化的另一优点是有利于培训年青的心理***者及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心理***领域内,***者的培训和***技术的推广是一大难题,过去只能通过带学徒式的个别化传授,领悟力高的学徒可能会领悟技术的精髓,偏离正统不远。我国目前多数从事心理***的医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对引进的***技术是否达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传授时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将随着各种***技术的标准化而得到解决,但这只是一种趋势,是否能实现这一愿望尚待全体心理***家的共同努力。4***评价客观化在心理***领域中,***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的目标不同,***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的态度或人格的***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近年来,在***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方法,在评价***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者对***的主观评价和***对***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
太原市万柏林区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业务 QQ: 69218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