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木船厂 星亚木船厂 竹泓木船
历史文化古镇竹泓位于兴化城东南方15公里处,是典型的四边环水、九河汇聚、地势十分低洼的水乡泽国。古镇上原有一条东西长约200米的九里港支流市河穿镇而过,河上架着文明桥、永宁桥、太平桥、安乐桥、长寿桥、豆神桥、青龙桥、光福桥、虹桥(又名三星桥,明代建造)等砖木桥梁,把河两岸商铺、作坊、住宅紧密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水乡市井繁华的风俗画图。镇东一座始建于明中期,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如今又得以复建的古刹“光福寺”(初名“福田庵”,乃***曹洞宗贾菩萨派的祖庭)成为竹泓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见证。而永宁沟北侧(即今板桥路街南中段商品楼处)明周顺昌墓遗址,则是古镇另一个为世人瞩目而载入史册的佐证。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至1627年)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周顺昌(公元1584年一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东林党骨干成员,因阉党魏忠贤专权,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在家乡苏州***,激起公愤民变,产生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事件。后入北京“东厂”***,被***折磨致死。由于苏州周氏与兴化竹泓有亲戚关系,故亲属将周顺昌尸骨从北京运到兴化竹泓,安葬于永宁沟北(今板桥路南商品楼处,即原居民冯宏道住宅庭院中),并在竹泓定居下来。周顺昌在被押往北京时,受到沿途百姓的爱戴。周顺昌认为:“公道自在人心”,遂写了一篇《致长子茂兰书》的书信体散文,表达了自己的坚强意志,被后人收进了《中国历代家训集》中。崇祯帝登基后,魏忠贤被除,周顺昌之子周茂兰向崇祯帝上血书申诉怨情。崇祯帝对周顺昌***昭雪,***原官,并致葬赐祭。周茂兰辞去荫封官职,在苏州郊区建了一座周顺昌衣冠冢,其神道石碑由***学者、东林党人黄道周撰成碑文(原文手迹为草书,现存南京博物院)。1943年编纂的《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李志)中有一段关于竹泓周墓的文字记载:“周顺昌墓,吴人周顺昌,死在东厂狱,相传县东竹泓港永宁街沟北有古墓三冢,名‘周氏坟’,其主穴即周顺昌墓。”2000年4月,竹泓镇永宁沟北桥***,次年7月建设板桥路时,发掘出周顺昌楠木棺柩。此外,古镇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古街巷同样也是竹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