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大米
产品介绍堰塞湖——镜泊湖,座落在牡丹江市境南94公里处的群山峻岭间,是约一万年前经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河道而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0米,湖长45公里。一九九三年***首批确定为***级风景名胜区,是科研、旅游、避暑的圣地,被誉为“北方的西湖”堰塞湖,历***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比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一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熔岩凝固后形成了世界第二、亚洲***大的高山堰塞湖——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岩浆流淌凝固形成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地进过近万年的演示风化和腐残质沉积而形成的土壤,厚度约为10-30厘米,其中矿物质、有机物、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这就是堰塞湖大米的***产地。由于石板地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间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的低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处了2-3摄氏度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加之不流失养分的石板上矿物质层结构和镜泊湖天然地下矿泉水,诸多条件的珠联璧合,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使堰塞湖大米具备了举世***的优良品质和食用价值。堰塞湖石板大米圆润如珠,清亮如玉,油光异彩,晶莹剔透,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富含***必须的碘、铁、锌、钙等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素有“中国米王”之美誉。唐代渤海国时期,镜泊湖地区已经出现了***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据(新唐上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堰塞湖大米,历***堰塞湖大米名声之盛,由此可见。由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堰塞湖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所享用。但是由于产区面积有限,堰塞湖大米目前只能作为***贡米,只有少部分对外销售,为了扩大堰塞湖大米的产量,***科工委联合东北农大在联合研制适合的优质稻种以便让更多的人能享用这种高营养、***、无污染的***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