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雕塑常用解决方案
贵州格桑的铜鼓雕塑,整个雕塑是以芦笙为底托,铜鼓为主体,以此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也是格桑景区的名片。格桑景区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布依族村寨,而布依族铜鼓文化源远流长。选铜鼓作为主题雕塑是为了弘扬布依族传统文化。早期出现的铜鼓不仅是乐器,兼做炊具,更是祭祀活动中的神器,兼做礼具,象征社会财富和社会的重器,是布依族的图腾之一。铜鼓雕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到10世纪的唐末。流行于广西北流、陆川、容县、浦北、广东高州等地。这种铜鼓雕塑的特征是:面大于胸,胸部略直,鼓腰收束、凹处平缓,足部较高。鼓面的立体蛙饰瘦小,蛙身无纹,一般为四只。又因鼓身遍布精细的云雷纹,故又有“云雷纹鼓”之称。2016年1月10日,一面直径4.2米、高2.6米、重达7吨的巨大铜鼓,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上朝韦氏民间铜鼓铸造厂20个工人长达6个多月的日夜,终于铸造出炉,作为迎接新年的“贺礼”。该铜鼓雕塑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韦启参兄弟俩设计制作。铁匠出身的兄弟俩,自上世纪90年开始采用沙模铸造方法攻克了铜鼓铸造中的道道难关,经过多年揣摩、反复试验,在历经数不清的失败之后,终于掌握了一次性成型铸造技艺和其他核心技艺。该面铜鼓雕塑是目前世界铜鼓,将于2016年1月16日在广西桂林市为铜鼓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评审活动。铜鼓雕塑在古代常用于中指挥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商至战国的铜鼓目前见到的只有两例:一例是一件横置的两面鼓,鼓面铸成类似鳄鱼皮的花纹,鼓身铸双鸟,是商代器;另一例有两件,筒状,底中空,是春秋时期的秦器。大量铜鼓雕塑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代多相当铜鼓于汉或以后。《后汉书·马援传》有关于骆越铜鼓的记载。铜鼓雕塑都为青铜铸,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在一百厘米以上,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鼓面有浮雕图案,中心为月光形,边缘为蟾蜍等。)
河北树林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姓名: 李经理 先生
手机: 18331058868
业务 QQ: 1157452535
公司地址: 唐县田家庄工业区
电话: 0312-4981241
传真: 0312-49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