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农业植保使用方法质量放心可靠,千里眼航空科技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南京千里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10年积累,成熟产品涌现2009年无锡汉和推出国内架油动植保无人机,开启了国内植保无人机元年。目前,在电动多旋翼领域,市场上已形成了以大jiang和极飞为主的成熟产品。大jiang是消费级无人机***的羊,***市场占有率70%,2015年正式进军农业,并推出了MG-1机型,2016年推出了升级版本MG-1S;极飞科技盈利模式是“技术服务”,组建了1000多人的飞防大队,推出了电动多旋翼P20,并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了P10简易版无人机,价格只有2万元,成为一款***价格竞争力的入门级无人植保飞机。由于,飞行器插头与电池插头进行连接时会产生打火现象,长期打火后会造成插头金属氧化,金属部分发黑,从而导致插头端发热量增加会影响飞行。植保飞防作业千亿元级需求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植保是个频率高且可持续作业的活路。如水稻一个生长季要打3~5次药,小麦、玉米2~3次,蔬菜7~15次,果树5~11次。从作业频率看,植保是个好市场,整体市场容量并不小。但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的作业价格基本已经降到了点。按正常的规律,一种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方式进入市场,价格应该先高,然后随着机器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后用规模效益来盈利。国内植保无人机一出现就面临着本行业竞争和地面机械竞争的双重压力,个别企业急于求成,直接采用互联网行业的***引流量模式,甚至是免费模式,把作业价格降到点。如新疆棉花打药只有75元/hm2,在绝大部分地区,水稻、小麦等作业的收费都在150元/hm2以内。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作业规模就不能挣钱,而要大面积作业就要提高作业速度,速度快了作业效果又会差。在很多行业,价格是对企业保护,如果价格体系崩溃了,再想重新构建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植保无人机作业市场上已经有些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