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设计欢迎来电
碳纤维加固工程碳纤维加固被使用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中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发达***。这项技术出现在我国比较晚,直到90年代有关部门才开始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但就目前来说的话,随着我国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加固技术也是飞速发展并且日趋的走向成熟,这其中除了碳纤维加固还有粘钢加固、玻璃加固等一系列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和粘钢加固在工程中都是比较重要的加固施工方案,两者各有其优点,在很多的工程中都要用到这两种方案。碳纤维加固其原理用***术语讲就是将抗拉强度极高的碳纤维用环氧树脂预浸成为复合增强材料,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沿受拉方向或垂直于裂缝方向粘贴在要补强的结构上,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使增强粘贴材料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延伸性。简单点说就是用同一方向排列的纤织物,在常温狭隘用环氧树脂胶粘贴于混泥土结构表面,使二者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是一种非常简单且优良的加固补强方法。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纤维材料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纤维材料中的碳纤维用于加固补强混凝土结构有着其自身的技术优势:1、高强(可以充分的利用其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来提高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善受力性能,达到加固的目的)。2、耐腐蚀性及耐久性(碳纤维材料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与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反应)。3、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及自重(与传统的粘钢加固不同,碳纤维质轻而薄,所以碳纤维加固可以在不增加构件荷载前提下完成设计及使用的需要)。4、使用面广(碳纤维是一种柔性材料,质轻而薄,且可以任意裁剪)。5、便于施工(节省空间,施工简便,不需要现场固定设施,主要机具只需要砂轮切割机、角磨机、滚刷等,一般在2~4台即可满足工程要求)。6、不受原结构形状限制因为以上特点,碳素纤维作为划时代的补强材料,而备受青睐和关注。碳纤维建筑加固常见问题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碳纤维加固材料的质量标准不合格。这一问题主要来自于采购环节,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种补充性修复措施,部分施工单位对于该措施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使用价格低廉或前期施工存留的材料。其次,混凝土表面打磨不规范。打磨混凝土表面,是该项施工中的***环节。表面不均匀将使碳纤维与混凝土表面出现缝隙,这一问题不仅会降低整体的抗拉强度,也会使碳纤维布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开裂。在结构复杂或操作空间狭小的环境下,施工人员更易出现打磨不均匀等问题。再次,胶体配比、搅拌不合格。混凝土的裂缝处需要填充胶体,其表面也需要涂抹粘贴剂,这部分胶体都需要均匀调配、搅拌。但last,碳纤维布受损。碳纤维布的拉力部分来源于其整体的张力,因此碳纤维布的边缘都得到了强化处理。若在施工或搬运的过程中出现横向破损,将使其拉力受到***。上海鑫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内集房屋检测、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工程科技公司。公司本着诚信、务实、创新的服务宗旨,不断引进、开发建筑加固新技术,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公司依托于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上海房科院技术支持,秉承“专一、专注、专心”的企业精神,公司汇聚了一批国内高层管理人才、高素质设计和施工***,掌握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工艺做法,把握流行趋势,为客户提供规范化的管理、专一的设计、科学优良的施工服务。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建筑检测,鉴定,设计,施工,材料供应”一条龙服务,为广大客户带来极大便利。操作要点1.混凝土表面处理1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2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3裂缝修补:缝宽小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4打磨:将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接槎等)打磨平整,修复后的构件表面尽量平顺。5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2.缺陷部位涂刷底胶将配好的底胶(粘结剂),用涂刷均匀于缺陷部位的砼表面。碳纤维分类及命名现在炭纤维的主要产品有聚基,沥青基及黏胶基3大类,每一类产品又因原纤维种类、工艺和炭纤维性能等不同,又分成许多品种。“炭纤维”一词实际上是多种炭纤维的总称,因此分类及命名就十分重要。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合会(IUPAC)曾对炭纤维的分类和命名作了规定。首先用PAN(聚),MP(中间相沥青)及VS(黏胶)表示炭纤维的类别,再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热处理温度如lht(表示热处理温度,低于1400℃),hht(热处理温度在2000℃以上),然后再加上表示性能的符号(如HT表示高强、HM高模、SHT超高强、HTHS高强高应变、IM中模及UHM超高模等)。同时指出,聚基,黏胶基及普通型沥青基炭纤维均属难石墨化的聚合物炭,而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及气相生长的炭纤维是易石墨化炭。在第三次国际炭纤维会议上(1985年,伦敦)。曾建议按力学性能将炭纤维分成下列5级。超高模量级(UHM):模量在395GPa以上;高模量级(HM):模量在310~395GPa间;中模量级(IM):模量在255~310GPa间;超高强度级(UHT):强度在3.5GPa以上模量在255GPa以下;高强度级(HT):强度达3.5GPa。这两种分级法都有不足之处。现在炭纤维产品分类由制造商自行标明:原纤维种类、单丝孔数、直径、排列方式(如平行、缠结、加捻等),有无表面处理(及其种类),有无上浆(及浆剂种类)等。一些重要的商品名称及性能,可见聚基炭纤维和沥青基炭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