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径千分尺精度服务介绍
可动尺的零度刻线是否与套筒上的相一致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千分尺本身是否存在误差,检查的方法是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不夹被测物体时,可动尺的零度刻线是否与套筒上的相一致,不同则代表千分尺本身就有误差,需要调整,待调整好后,把被测物体放在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固定好之后,先读千分尺的固定刻度即下面的数值A,与固定刻度相对应的上方就是半刻度B,确定好固定刻度的数值后,若半刻度线已经露出,数值则记为0.5MM,如果半刻度的线还没有露出,则代表数值没有达到0.5MM,数值即为0MM,读完固定刻度和半刻度之后,再看右侧的可旋转的可动刻度的数值,从下往上依次增加,固定刻度与半刻度之间的横线所对应的可动刻度的数值即为可动刻度数值C*0.01MM,后的准确数值就是它们之间的各即固定刻度值A半刻度值B可动刻度值C*0.01。千分位的数值则需要估读,即使为零也应该有。千分尺***标准规定轴向间隙为O千分尺***标准规定轴向间隙为O.O1mm,在千分尺检定规程中对轴向窜动规定为O.O1mm,在使用测力装置进行测量时,轴向间隙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在检定千分尺示值误差与千分尺测量工件状态相同,微分螺杆牙廊右侧螺母牙廊左侧接触。即检定数显千分尺示值误差或用千分尺测量工件时,当测量面接触量块或工件后,测量力作用于量块或工件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将微分螺杆推向右移(右移近的轴向间隙量),使微分螺杆牙廊的右侧密贴在螺母牙廊的左侧上故轴向间隙影响不大。千分尺示值误差是反映千分尺示值误差是反映千分尺精度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种故障和缺陷的综合反映。比如:测量面的平行度,平面度不合格;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或径向摆动;测力过大或过小;刻线不以及其它结构上的各种缺陷都会造成示值误差不合格。按照千分尺修理顺序,排除了上述故障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示值误差的问题时,就要考虑对测微螺杆进行修理。调修前应检查各点示值误差的分布情况,以便找出磨损部位和确定研磨量。通常情况下,凡示值误差为正值时,此处的螺纹磨损较少;凡示值误差为负值时,此处的螺纹磨损较多。经验表明:螺纹转动较“紧”的地方,示值误差为正值;螺纹转动较“松”的地方,示值误差为负值。因此,哪个部位示值误差是正值,就多研磨哪个螺纹,使测微螺杆转动时全程松紧程度一致,从而消除不均匀磨损造成的示值误差。当弓形架变形后测杆工作面仍与测杆轴线垂直当碰撞或跌落造成弓形架变形而引起平行度超差时(判断的方法是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很好,但用四个平行平晶检平行度时四次的平行度都大大超差),再用一般方法修复平行度就很费时力了。我们知道,平行度合格的外径千分尺其两工作面均与测杆轴线垂直,当弓形架变形后测杆工作面仍与测杆轴线垂直,但固定测砧的工作面则与测杆轴线不垂直了。因此,快速修复的途径有两种,种是用敲击法(上下变形)或台钳(左右变形)校正变形的弓形架;第二种是调整固定测砧的位置,使其工作面与测杆轴线垂直。方法是固定测砧打出来,然后用圆锉把与其配合的孔略锉大些,使固定测砧能在孔内上下左右进行径向偏摆调整,用任一平行平晶进行平行度检定,用手在径向调整固定测砧位置,通过平行平晶观察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待调整至平行度合格后用胶水固定测砧即可。用本方法一般都能使平行度修复至2微米以内。如果由于用胶水固定时位置发生轻微变化导致平行度略微超差,则可将研磨器与测微螺杆工作面接触的一面涂上润滑油,只在与固定测砧面接触的一面涂研磨剂进行研磨就可以很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