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文化体验性价比出众 陕西观源景观设计文化
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洪视作资源,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和存储等设施实现雨洪资源化,既可以控制降雨径流对城市引起的影响,又可以有效利用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借鉴发达***渐渐经验,一般情况下,绿地的年径流总量外排率为15%~20%,年径流总量控制为80%~85%。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土壤地质等天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也不同。在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较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特殊排水防涝要求的区域,可根据经济发展条件适当提高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于广西、广东及海南等部分沿海地区,由于极端暴雨较多导致设计降雨量统计值偏差较大,造成***效益及低影响开发设施利用效率不高,可适当降低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绿色建筑雨水利用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对我国近200个城市1983-2012年日降雨量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关系。基于上述数据分析,本指南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区域值。即I区(85%≤α≤90%)、II区(80%≤α≤85%)、III区(75%≤α≤85%)、IV区(70%≤α≤85%)、V区(60%≤α≤85%),各地应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同一场降雨,林地、农村、一般城镇和大都市因为其开发程度和开发方式不一样,水资源的构成比例有很大区别。海绵城市设计的主旨就是要维持土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如地表产流量、地表汇流时间、汇流流量、流速、洪峰大小和峰现时间等。同时,通过与城市市政管网的对接,与城市所在流域水系的连通,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如(表1)中一些措施与风景园林设计的直接关系虽小,但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实施方案中常常是多种措施组合并由此与景观产生密切的间接联系。通过蓄滞雨水,补充地下水,提高城市水资源存储量,缓解用水压力。雨洪资源化的首先是存储。海绵城市开发中的雨洪滞蓄设施种类较多,如,雨水花园、蓄水湿地、湿塘、生物滞留池、调节塘以及广泛应用于居住区、公共建筑物的蓄水罐等等。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雨水花园做为低影响开发为常见的设计手段,如今已延展出了多种形式。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绿化。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如下图中的墨尔本爱丁堡雨水花园,在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溉水。和雨水花园具有相同功能的措施还有生态滞留区。但较前者不同的是,生态滞留区土壤对于工程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对于土壤和工程排水结构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生态滞留池等。(图6、7)是日本广泛采用的雨洪多功能调蓄与景观公园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它用来调控新开发区的雨洪,同时营造出一个优美的生态公园。如同下图街边生态滞留区,通过对街豁口将路面径流引流至收水区进行蓄留。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城市雨洪控制利用(在一些发达***统称为urbanstormwatermanagement)已经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科学体系,主要涵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洪涝调蓄控制、可持续排水系统、水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土地的多功能利用等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密切关联,实际应用通常都根据项目具体条件通过综合性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组合,实现多种目标和功能。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会降低洪峰和减少洪流量,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与传统的城市雨水处里方式核心是一个“排”字所不同的是,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截污、减排、滞留、利用、生态”等关键词上。雨洪控制利用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土地、水、环境等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在许多情况下和某种程度上雨洪控制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方案必须依赖设计师与其他相关***工程师共同协作来实现,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