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310452/p4/20200327110227_3554_zs_sy.png)
淮安文化景观设计性价比出众
花境分单面(2至4米宽)和双面(4至6米宽)观赏两种,单面观赏花境植物配置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面向道路的斜面。园林景观设计公司认为,双面观赏花境,中间植物,两边逐渐降低,其立面应有高低起伏错落的轮廓变化,平面轮廓与带状花坛相似,植床两边是平行的直线或有轨迹可寻的平行曲线,并且少在一边用常绿木本或矮生植物(如麦冬、葱兰、绣墩草、瓜子黄杨等)镶边。花境植床一般应稍高出地面,内以种植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开花灌木为主,在有路牙的情况下处理与花坛相同。园林绿地作为居住区具有自净能力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的一种***和补偿,这对进一步发挥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路牙的,植床外缘与草地或路面相平,中间或内侧应稍稍高起,形成5°至10°的坡度,以利于排水。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1)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意义是“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amp;#8226;戈特利布amp;#8226;鲍姆加登使用,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美学的认知是通过人类理性与***的共同作用后的结果,不是简单的“美”与“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美学本质。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2)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针叶树和柏树、黄杨木和其他灌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常可以根据需要塑造成高、短、胖和瘦的形状。(3)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建筑的设计,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景观、合理借鉴景观等方法,使建筑与景观终达到的融合。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住宅楼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相变化,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营造春则繁花叶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如:雪松、玉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和应时花卉等,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这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是***的,对园林植物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景观设计的元素之园路设计园路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为流行的足底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