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植性价比高
丹参的分根繁殖:作种栽培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茎部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4月栽种,也可以10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按行距30厘米-45厘米和株距25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3厘米-4厘米。每亩施猪粪尿1500千克-2000千克。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厘米-6厘米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直立,每穴栽1段-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覆土厚度为1.5厘米左右。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培出苗早,用中段做种栽培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以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的老根作种栽培,则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繁殖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丹参的施肥方式:①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三次,4月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一次;6月上旬开花前后进行一次,8月下旬进行一次,平时做到有草即除。②追肥:在生长期需追肥三次,可结合中耕除草和灌溉进行,次在丹参返青时,每667米沟施尿素5千克;第二次在剪过次花序后,每667米施氮、磷、钾肥50千克;第三次在8~9月,叶面喷施锰、硼、锌、铁等微肥0.65千克。(2)种根栽培:选择用种子繁殖的,生长一年、健壮、无病虫害的丹参根段,大小粗细分开,分别截成5厘米长的段。③灌溉、排水:5~7月是丹参生长的茂盛期,需水量较大,如遇干旱,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灌或喷灌,禁用漫灌;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④摘蕾控苗:当丹参主轴和侧枝上有蕾芽出现时要及时剪掉蕾芽,以促进根的发育。⑤病虫害防治:丹参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为防治丹参病害应实行轮作,同一地块种植丹参不能超过2个周期,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根腐病和叶斑病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硫菌灵1000倍液灌根,每株250毫升,7~10天灌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70%硫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灵600倍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注意喷射茎基部。丹参的主要虫害有蛴螬和金针虫,大量发生时用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90%1000倍液浇根,每株50~100毫升。丹参种植技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有去痛、、养心除烦之功能、心烦不眠、疮疡肿毒等症。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现***各地均有栽培。丹参喜温暖湿润,耐寒怕涝,适应性强,除土质过于粘重或低洼积水之地,一般土地均可种植。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整地时要深耕、碎土、作畦。丹参繁殖主要采用分根法。60年代初,***年需求量不足100万公斤,到1978年增加到652万公斤,18年间销售量增长了5。南方多为秋、冬季种植,北方采取春季种植,繁殖主要以实生苗、分根及种子繁荣昌盛殖。可选用粗壮新根作种,将根条截成5厘米长的根段,于春天栽种。栽种时要直立,切勿上下倒置,栽后覆土3厘米厚。也可将根条横放于播种沟内,覆土5厘米,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也可用种子繁殖,须在采种当年的雨量充沛的季节下种,播种后要盖上草,并经常晒水,以保持湿润,7天后即能出苗、到苗壮后再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