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种植技术回收
芍药的繁殖有播种、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赤芍的***与作用1、预防预防是中药赤芍的重要***之一,它能提高***血液中血小板的活性,防止血小板凝结,更能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对中老年人群高发的有明显预防作用。如果分株根丛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长良好。根从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长不良或不开花,一般要培养2~5年。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芍药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长缓慢,有的芽3~4年才可开花,还有到第5~6年才开花的。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赤芍生长环境: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木丛。具体方法是: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晾一天,使根系变软,再顺着芍药的自然分离处用利刀将根切分,每丛根带有4-5个芽。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赤芍表面呈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纵,体坚实,断面多粉质,呈白色,外围淡***,内有淡***的菊花纹理,以老根更为明显,幼根内心紫色,味苦,微甜,香气浓厚。原皮赤芍的形状大致与刮皮赤芍相似。赤芍:1、选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多为单条,或有分叉的双支。外皮粗皮呈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纵纹理。断面内色较暗淡,或呈黄白色,亦显菊花纹理,并有粉质。气味与刮皮赤芍相似。赤芍适合在什么土壤种植?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秋后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以利驱除病虫害。翌年春整地,犁后用耙耙平然后做畦,畦的大小长短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赤芍的繁殖方法有哪些?赤芍的繁殖方法分株法和播种法两种,实际生产当中都是采用分株法。冬季严寒地区入冬后在栽植穴上培土约20厘米-25厘米厚,以利安全越冬。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完整无疵、健壮的宿根。栽种时先于畦间打穴,行间及株间距离40~50cm,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亩可栽种3000株左右。赤芍刺锈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赤芍刺锈病5月下旬开花后发生,7-8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种植地远离松柏类植物;冬季清除残留病株,集中烧毁或沤肥;发病初期喷20%萎锈灵可湿性5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