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307452/p3/20200117104426_0006_zs_sy.jpg)
家庭教育的方法在线咨询 幸福家庭教育在线咨询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家有脾气暴躁的孩子,怎么办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暴躁脾气是可以改善的。你和孩子都要相信脾气是能改好的。也许你觉得孩子天生脾气暴躁,但是天生的东西也不是变不了的。所以,学习的主体一定是小孩自己,而不是爸爸妈妈,所以,你教他具体的内容,这不是越俎代庖吗。古人说的是本性“难移”,而不是“不能移”。孔子有个叫子路的学生,原来也是火爆脾气,但后来却成为了一个谦谦君子。如果你设法使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避免发脾气,他以后发脾气的概率就会减少。其次,引导孩子学会克制。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克制自己的暴躁情绪,在书房里挂了一条横幅,写着两个遒劲的大字“制怒”。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么。你不一定给孩子挂匾,但可以给他写座右铭或请旁人提醒,在怒火将燃烧时就扑灭它。你也可以告诉孩子,在快发火时默念十几遍“***”,不***下来就不开口说话。还可以让孩子想象自己正在冰凉的湖水中游泳,在凉飕飕的风雨天的户外,这叫“以水克火”。再次,建议孩子学会从生气中转移。如果什么人或什么事,让你的孩子大发脾气,那你可以建议他离开这个人和这个地方,“眼不见,心不烦”,离开以后,怒火没有了燃料,也自然就慢慢消失了。干点别的事,做一些体力活动,找别人聊聊天,痛痛快快玩玩游戏什么的,也都是从生气中转移的好办法。引导孩子学会宽容谅解。这是彻底的改善孩子暴躁脾气的办法。孩子看事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此需要一种练习,就是猜猜对方怎么想。父母可以这样劝导孩子:与人争论时可能会生气的想,为什么对方这么固执,不承认你的道理;但如果你想想,对方当时不也同样觉得你特别固执吗?对方不也同样觉得他自己很有道理吗?如果你发现某个人和你说话时态度不太好,你要想到或许他今天正巧有不顺心的事情,何必和他计较,反惹得自己不痛快呢?也许别人在某件小事上损害了你的利益,你也可以想想,这件事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在事后看来,它根本算不了什么。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有些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好比小时候觉得非常珍贵的糖纸,长大了你可能觉得它不值分文。如果你把许多东西都看成糖纸,你就会发现,为此生气真是不值得。你是个自律的人吗?更具体的,期末试卷发下来后,你明明已经计划好了:语文默写竟然错了两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数学立体几何同一种问题竟然又出现了错误,必须***记在错题本上常回顾;英语词汇实在太缺乏,考场上能想到的永远是那几个单词和句型,一定要再积累至少十个句型……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试卷早已被压在了书桌的下面,偶尔想起来了内心定好的计划,也懒得再把试卷翻出来……如果你也存在着以上的情况,那么是时候考虑一下你自制力的问题了。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的能力。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你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题,但为什么后又没有一点效果?你每天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但为什么后成绩还是没有一点提高?你立下一堆学习目标和计划,但为什么后一个也没完成?你急吼吼地说要多么努力,甚至还曾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不过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应该完成的作业,都没有完成。丧失自制力的后果是让我们对自己愤怒和质疑: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努力?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这就是本质的区别。老师与家长若心存芥蒂教育只会变成死结每次发生家校矛盾时,我们都要反思:矛盾真的无法避免吗?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本就担负着相同的责任与使命,目的一致,方向相同。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就不要只顾着逞一时之快,而忘了孩子。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所在。只要家长和老师重新达到共识,问题就轻易解决了。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比起质疑自己的家长,老师更愿意亲近信任自己的家长,并且更加重视这些家长的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与家长只有解开芥蒂,消除误会,才能一起支持孩子的教育。6岁分水岭,9岁定成绩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很短暂教育***李玫瑾曾经指出: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她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接受期(6岁以前):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这个阶段对孩子影响就是父母,孩子的一言一行,实际就是父母本身的折射。看到父母的行为,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听到父母的话语,孩子会无条件信服。过渡期(6~12岁):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才能。进入学校后,孩子开始接受家庭和学校两种教育,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如果之前父母教得好,孩子在学校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反之则出现各种问题。敏感期(12岁以后):多陪伴,多沟通,多了解。进入初中后,孩子变得***、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唠叨已经不厌其烦。如果教育不当,父母不够尊重、信任孩子,会引起孩子。教育孩子的黄金期,真的很短暂。0-12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6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9岁更是孩子成绩的定型期,这时候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基本稳定,学习成绩几乎就定型了。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黄金期,抓好这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第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树立充足的自信心。“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孩子的花期耽误不得,必须从小抓起,一刻都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