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慢性肺阻塞模型制作呼吸系统模型 英瀚斯
呼吸系统***动物模型肺水模肿型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性,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可引起。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并在5~15分钟,肺系数自4.1~5g/kg增至6.3~12.5g/kg;5mg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起大鼠(0.4ml/kg)、豚鼠(0.5~0.7ml/kg)。喉气管憩室的上端开口于咽的部分发育为喉,其余部分发育为气管。憩室的末端膨大并分成左右两支,称肺芽(lungbud),是支气管和肺的原基。肺芽迅速生长并成树状分支。左肺芽分为两支,右肺芽分为三支,分别形成左肺和右肺的肺叶支气管。至第2个月末,肺叶支气管分支形成肺段支气管,左肺8~9支,右肺10支(图22-13)。第6个月时,分支达17级左右,终出现了终末细支气管和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至第7个月,肺泡数量增多,肺泡上皮除Ⅰ型细胞外,还出现了有分泌功能的Ⅱ型细胞,并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此时,肺内血液循环完善,肺泡壁上有密集的,故在此时早产的胎儿可进行正常的呼吸功能。喉气管憩室和肺芽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壁的结缔***、和平滑肌,并分化为肺内间质中的结缔***。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是通气和换气的。通常以喉环状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呼吸道从气管起,支气管经逐级分支到达肺泡。终末细支气管以上为传导部分,呼吸细支气管以下为换气部分。临床上,通常把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传导性气道管壁覆盖纤毛柱状上皮,肺泡则由肺泡上皮覆盖。Ⅰ型肺泡细胞胞浆扁阔,覆盖90%以上的肺泡面积。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及其基膜组成的肺泡膜(alveolocapillarymembrane)构成血气屏障,是气血交换的场所。Ⅱ型肺泡细胞为数较少,呈立方形,镶嵌在Ⅰ型上皮细胞之间,能排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系统观察实验鼻腔及鼻旁窦用头部正中矢状切标本,并结合颅骨标本观察。1.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鼻腔后部经鼻后孔与鼻咽相通鼻腔外侧壁有三个鼻甲,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个鼻甲下方有鼻道,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中鼻道有鼻旁窦的开口,可用探针探察。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日。在鼻腔内面,包括鼻甲、鼻道处均衬有粘膜。2.鼻旁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有空气的腔,共有四对,即上额窦、额窦、蝶窦和筛窦。上领窦、额窦、筛窦的前群和中群都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下鼻甲的后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