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房安装常用指南“本信息长期有效”
但通常意义上,此类商业应用并无多大发展前途,因为不锈钢去腥味的特性并不能持久,一般为半年左右,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夸张了其***,此类产品产地一般在国内,但往往被套上德国技术的称号而牟取暴利。分类编辑按碳含量高低分类低碳钢:碳含量一般低于0.25%(质量分数);中碳钢:碳含量一般为0.25%~0.60%(质量分数);[3]退火正火退火和正火的主要目的1)调整硬度以便切削加工(170HBS~250HBS)。高碳钢:碳含量一般高于于0.60%(质量分数)。[2](二)珠光体转变过程:如图所示:典型的扩散相变:1)碳原子和铁原子迁移;2)晶格重构。二、贝氏体型转变(中温转变)(一)贝氏体***形态和性能◆过冷奥氏体在550℃~Ms点温度范围内将转变成贝氏体类型***。贝氏体用符号字母B表示。根据贝氏体的***形态可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如图所示:贝氏体的力学性能1)550~350℃——上贝氏体B上——羽毛状——40~45HRC——脆性较大——基本上无实用价值;[2]6)、脆性(Brittleness)-表示金属容易破1裂的性质,铸铁的脆性大,甚至跌落地上亦会破1裂。2)350℃~Ms——下贝氏体B下——黑色竹叶状——45~55HRC——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常用。马氏体的性能主要特点:高硬度高强度——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原子引起的晶格畸变,即固溶强化。板条状马氏体塑性韧性较好;分为10级,1级***粗(锻造常温调质晶粒度一般要求5-8级,锻造余热调质晶粒度一般要求大于等于2级)。高碳片状马氏体的塑性韧性都较差。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硬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得较多的板条状马氏体。(二)马氏体转变特点1)无扩散性——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因而转变过程中没有成分变化,M的含碳量和原来A的相同。加热温度Ac3(30~50)℃。完全退火工艺曲线图,如图所示: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主要用于过共析钢;钢材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温度在600℃左右时,钢材的强度趋于零。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后续的淬火做***准备。得到的***——粒状P(F基体上弥散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的***)加热温度Ac1(20~40)℃3、等温退火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的某一温度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