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平台设计方案常用指南「多图」
系统设计原则供水管网GIS的系统设计原则,遵循软件行业规范设计,充分考虑***性、实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几方面,系统采用***的主流软件技术,在数据安全性的设计上,采取限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等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系统可扩展能力上,采用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灵活的数据库系统,使各功能模块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尽可能***操作运行。3.2系统主要特点实现供水管网信息在供水集团共享,保证信息一致性、唯1性和及时性:使有关部门在信息端口即可查询有关信息。保证系统能随着软件的升级而不断更新版本或扩充功能。3.2系统主要特点实现供水管网信息在供水集团共享,保证信息一致性、唯1性和及时性:使有关部门在信息端口即可查询有关信息。实现通用GIS的基本功能,可根据GPS、图号、地名、调压站、闸井、工程号、坐标***、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实现与SCADA监控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连接,可实时查看当前数据和查阅历史数据。实现与仿1真系统的连接,动态产生仿1真需要的图形及属性信息。接受GPS卫1星信号,***或跟踪指挥车、检测车等的运行。支持协同作业、C/S、B/S、Internet四种国际标准运行体系结构。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国际行的海量数据处理方式;工程图形方式及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均能满足数据海量存储要求;同时将GIS图形、属性、影像等数据统一存贮在大型空间型数据库中,实现处理海量数据和数据共享的目的。综合查询功能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对管网管理非常有用的包括:按照管线类型(超高压、高压、中压和低压)、按照设备类型(变径、转换、套管、遥控阀门、闸井、合槽井、凝水器,调压站、绝缘接头、阴极保护)、按照管理区域、按照供水状态、按照时间设置进行多种组合的数据查询,灵活方便。网络设计保证网络运行的可靠性,系统在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意外时整个系统仍能运行。支持三维模型查看技术,可动态生成管网三维效果图。强大的数据维护和通讯系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系统数据更加安全可靠。多种数据输出和导入格式及强大的打印输出模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概述防汛排涝智慧管理系统的目标:实现自动监测、实时传输、数字模拟、智能决策、远程指挥,达到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实时对雨量、水位进行监测的目的。一旦超出警戒线,就立时发出预警,做出相应部署,为抗汛赢得时间。防汛排涝智慧管理系统包括四大板块:①.完善数字、图像、视频等防汛信息采集网络,对全市所辖泵站、重要江河、水闸等工程及重要防汛部位的信息采集与传输。②.形成市—县—乡—村多级模式的监测预警和视频会商网络。市、县远程会商系统完成高清改造,通过自建系统和资源整合方式,实施了防汛***乡镇、村防汛远程视频(视听)系统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市防汛指挥信息的传递效率。③.构建基于光纤宽带的防汛通信与计算机骨干网络。目前已租用广电11条防汛业务专线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信息传输、信息发布、公文流转、联网办公等防汛联机管理。④.务实推进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WEBGIS和组件GIS的产生及普及,GIS数据已经不再是***技术人员和企业决策者的专用平台,GIS与其他系统的综合应用以及面向更广泛的普通用户群体开始体现GIS的价值。目前,已建成所辖泵站的自动化监视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等相关业务。同时,还需要开发卫1星云图自动采集功能、气象雷达自动采集功能、雨量自动采集功能、气象会商功能、调度视频会商功能、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功能、设施地理信息系统演示模拟功能等多个业务子系统。防汛排涝智慧管理系统建设要使襄阳市逐步形成全1方位、网格化、率的防洪救灾监测预警体系。城市内涝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是提升整体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的需要随着市政基础设施监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市政信息化的滞后也日益突现,主要表现为市政管理数据不健全、数据过于零散且不能及时供各相关部门共享;基础设施未具备前端监控能力,急需要集中建设、信息整合、统一监控、实时了解基础设施现状和排水现状(设施运行状况);风险监管和应急能力不足,难以做到城市内涝事故的科学预防和处置;另外对公众服务的手段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也不够等。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变得非常迫切。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及***终建成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姓名: 王经理 女士
手机: 18827047820
业务 QQ: 2242517656
公司地址: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303号光谷芯中心三期3-11幢
电话: 027-51895830
传真: 027-518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