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196101/p2/20170802100121_0721_zs_sy.jpg)
丹阳翻译人才承诺守信“本信息长期有效”
同传行业收入高,压力也不小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机器翻译系统对应的译文质量远未达到人工翻译场景的用户期望。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少数***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想当“同传”,一个字“难”。同声传译之所以能拿到绝i对的高薪是因为人才少,物以稀为贵,之所以人才少是因为“难”,想当“同传”,太难了。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只能成功,不能出错。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i席、***、中国代表团、其他***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在我认识的数百名译员中,非英语***和普通学历出身的译员都大有人在。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i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译者不为尴尬译文“背锅”译文反映时代需求变化天津外国语大学高i级翻译学院华云鹏表示:“参与制定标准的几位***都是行业内的人士,他们的翻译译文十分准确。”他还认为“标准的颁布十分有意义,在当今也十分必要。但***在于实行,大家都应当按照标准去做,重视公共领域的翻译问题。”通常,英文翻译存在“信达雅”这一概念,但华云鹏认为,在公共领域,信与达的标准更为重要。本地化过程中频繁的交流、互动、修改、测试,无一不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在华云鹏看来,在如今的很多“译文笑话”中,翻译者都成了背锅者。而实际上,造成译文错误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多看似不够准确或者略显生硬的译文都是译者“仓促”工作的结果,而这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在现实的翻译工作中是一种常态。华云鹏介绍:“以企业举例来说,不少国内企业在创办初期并未考虑过扩展国外市场的问题,伴随着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增加了跨国业务,对于英文资料的要求大量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无法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产品与技术。从个案到企业,翻译行当往往处于整个体系的“下游”。译者并不能对每一个过程熟悉且了解。华云鹏说:“大量的问题出在一些企业的门户网站上,不少企业的英文页面都是对中文页面的直接翻译。”如果想对别人说“记得@我一下”,可以说“Dontforgettonotifyme。打开一个航空网站页面,发现排在前面的城市都是中国城市,这体现得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造成国内诸多公共领域翻译错误的问题一方面在于没有公共标准,同时也有英文并非为“应用”而为“装饰”而标识的问题。如今这样的现象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依旧存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商家的标识牌认为加上英文会更“洋气”,这样的做法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屡见不鲜。华云鹏说:“这样的翻译不仅错误百出,甚至仅仅是拼音。与此同时,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开阔,词汇量也随之扩大,为今后的训练打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