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196101/p2/20170802100119_1040_zs_sy.jpg)
镇江多语种翻译资料常用指南,镇江译林翻译小语种
语言问题是两种语言在几个层面上存在的与规范和差异有关的问题,这几个层面包括:词汇、形态、句法、风格和文本(如衔接、连贯、主题发展、文本类型和互文性)。非语言问题涉及有关主题、文化或各种学科知识的问题。工具性问题源自研究中的难点。语用问题与源语中的言语行为、作者意图、预设的立场和含义、由翻译任务的具体细节引起的问题、目标受众的特征、以及翻译的语境有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IBM提出了著i名的基于词的翻译模型,开启了统计机器翻译时代,随后短语和句法模型相继被提出,翻译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潜在问题很容易使新手译者(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译者)陷入迷茫。翻译阶段与错误译者的任务说到底还真的是一个“终i极”问题:它关乎翻译的定义,也关乎译者的身份。确立身份,是确立存在的大事。所以早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就写了一篇在当时读起来很是莫名其妙的文章:《译者的任务》,上来段居然就说,没有一首诗是为读者而作,没有一幅画是为观赏者而绘,没有一首交响乐是为听众而谱。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在高冷的本雅明看来,根本不是为了不懂原文的读者的!目前主要跨境电商企业都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如美国eBay、亚马逊、中国阿里巴巴、日本乐酷天等。更不要说是为了维护目的语的“显著特征”!当然,本雅明这一论断并不适用于翻译实践的具体讨论,虽然本雅明自己做波德莱尔的翻译,也是个译者。他寻求的是藏身于显见的翻译行为背后的隐喻。一些认为翻译的目的就是维护母语纯洁性的学者,因为文中有一句“即使伟大的译作也注定要成为自己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将本雅明引为知己,但事实上,当本雅明将他晦涩难懂的文章推进到后,得出译者的任务是“纯语言”的论断时,所谓的“纯语言”却是指任何一种具体语言,诸如汉语,英语,德语,法语什么的。“纯语言”是形而上的,有其一定的意义和神学意义,是上帝的,先验的语言。听上去有些神秘,做过翻译的人却还是能够隐隐约约捕i捉到本雅明的意思:两种语言尚在译者的脑中,在相遇的过程中,却尚未落实在某一种具体语言的套路之时,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有一瞬,我们已经接近了语言之“真”———这个“真”,是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彼此严丝合缝,再也不会遭遇到人为割裂的状态,无法描述,也无法在某一种具体语言中加以体现。2013年,西班牙时装零售商Mango公司在其法语网站上为一条金色项链做宣传时,形容它具有“奴隶风格”,激起了众怒。这是经典文本呼唤翻译的根本原因:它为我们接近语言之“真”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然而可惜的是,哪怕是对于1流的译者而言,一旦翻译完成,尽管语言之“真”的状态还能以碎片的形式散落其中,译者却悖论性的终结了自己的求真之路。唯1的希望就只是寄望于未来的其它经验,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译者不为尴尬译文“背锅”译文反映时代需求变化天津外国语大学高i级翻译学院华云鹏表示:“参与制定标准的几位***都是行业内的人士,他们的翻译译文十分准确。”他还认为“标准的颁布十分有意义,在当今也十分必要。但***在于实行,大家都应当按照标准去做,重视公共领域的翻译问题。中国方面,报告显示,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2015年曾以海淘方式购买商品,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26%,这意味着更多中国消费者正在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通常,英文翻译存在“信达雅”这一概念,但华云鹏认为,在公共领域,信与达的标准更为重要。在华云鹏看来,在如今的很多“译文笑话”中,翻译者都成了背锅者。而实际上,造成译文错误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多看似不够准确或者略显生硬的译文都是译者“仓促”工作的结果,而这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在现实的翻译工作中是一种常态。华云鹏介绍:“以企业举例来说,不少国内企业在创办初期并未考虑过扩展国外市场的问题,伴随着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增加了跨国业务,对于英文资料的要求大量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无法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产品与技术。从个案到企业,翻译行当往往处于整个体系的“下游”。尽管对于外文标牌的翻译,也有一些制度规范,比如,指标牌翻译成外文后应当报请当地外事办审核把关,及时校正错误,确保规范,但在现实中,这一规范缺少可操作性,也不利于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效率。译者并不能对每一个过程熟悉且了解。华云鹏说:“大量的问题出在一些企业的门户网站上,不少企业的英文页面都是对中文页面的直接翻译。打开一个航空网站页面,发现排在前面的城市都是中国城市,这体现得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造成国内诸多公共领域翻译错误的问题一方面在于没有公共标准,同时也有英文并非为“应用”而为“装饰”而标识的问题。如今这样的现象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依旧存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商家的标识牌认为加上英文会更“洋气”,这样的做法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屡见不鲜。(2)交互式机器翻译交互式机器翻译指系统根据用户已翻译的部分译文动态生成后续译文候选供用户参考。华云鹏说:“这样的翻译不仅错误百出,甚至仅仅是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