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潜水作业施工要求点击了解更多「在线咨询」
潜水作业中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8)待命潜水员协助潜水员出水,应按相应减压程序进行减压,除非伤势严重,提示减压有更大的***。(9)如需要,央求必要的***协助并急迫后送;监控潜水员的呼吸。若呼吸间断,应进行人工呼吸。(10)评估对潜水员的影响;将或许引发的疑问和计划采用的方法通知潜水员;警示待命潜水员准备救援;警示操作台上的一切队员作好救援准备;潜水员将自己的准备情况通知水面;发起应急计划;间断潜水。鉴于大深度饱和潜水后减压时间是很长很长的,当天不能再下水应该是合理的。所以我觉得公司的该项规定还是出于保护潜水员身体的角度出发的。但是每次限制时间为90分钟有点奇怪。按理说越过饱和极限,随便在高压下待多久,减压时间都不变了,不过也许还有更多考量吧。然而,至今为止,减压理论一直都是经验结合数学模型推论,并没有切实的科学理论和证据,简单的说,就是靠瞎蒙的。所以大多规定都是靠各种事故数据统计积累,再增加保守值来确定的。所谓存在即是正义,为了自己的身体,还是严格遵守的好。7、轻潜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潜水时间应根据潜水深度计算确定。2)深潜水时应配备潜水医生及必要的潜水减压设备。8、流速大于1m/s时进行潜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潜水员的头盔面罩应加防护罩,压铅、潜水鞋、下潜导绳的坠砣应加重,供气软管、信号绳应作拉力试验。2)潜水工作船应抛锚在潜水作业点上游。3)下潜员应使用安全带,套在下潜导绳上下潜或上升;在水底,不得抛开导向绳,应减少用气量,行走时应面向上游。9、夜间潜水作业时,除潜水工作船、潜水平台应有照明外,还应安装照明度较大的灯具,照在潜水点的水面上。10、炎热环境潜水作业时,潜水前应将储气筒充满压缩空气,储气筒上面应安装冷水管降温,待压缩空气冷却后再使用或用冷气泵供气;在沉井或管柱内潜水,应有通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