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功法培训服务至上「在线咨询」
为什么胎息会有如此***呢?打个比方,车胎扎带了,会一点点往外漏气。人也是一样,除非肉体被人为损坏,否则就是不断的漏气,等漏完了也就一命呜呼了。怎么***?普通方法是减缓漏气的速度,叫做;一点的,相当于是先把胎补上,再接着打气,叫做筑基补漏;再一点的,甚至能改变形质,等于把车胎的材料改进了,叫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简单来说: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就是凡息。如果通过练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一、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二、闭息隆腹法:收气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三、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起动时,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有两个双闭气的过程,处在双闭气时,练功者次感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至难以忍受,心里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扰而***住。所以凡息是初练胎息的克星,练功时切忌之。修练胎息一个月左右,胎息的双闭气就会慢慢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随意转变。如原来丹田贴命门是表现皮肤吸气动作,此时只要加主观意念,就可以使皮肤变为呼气;反之丹田向回跳动时,本来皮肤表现是呼气动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后使皮肤改变为吸气动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来回如何跳动,皮肤均呈单一的吸气或呼气动作。胎息练法: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中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总得2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博不觉跳动,胎息停止运动,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中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从此在行住坐卧中,时刻不守而自守地存着守中抱一功夫。这一团气,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在此功境中,有一天夜间,入坐练功,祖窍出现跳动,不一会儿,遍体全身跳动,如炒豆粒一样,不绝,在身上闹成一堆。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中田,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这样功境,可连续两夜,才停止不动。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