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氮气置换工程常用指南
氮气置换目的:为防止氨空气混和后发生事故,需将系统中空气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使其浓度降至其事故浓度15.7%(体积浓度15.7%=V氨/V总)以下。高浓度的氨对***具有危害,可引起***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及肺充血、出血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置换,将氨浓度降至30ppm(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30=V氨/V)以下,以确保不会对***造成伤害。氨系统初次投运或检修后投运,应将系统内空气置换为氮气,目标是使氨系统内氧气浓度低于3%连续置换工艺的注氮量主要由注氮期间的氮气混合量、氮气段通过全线的混气量、沿线站场及阀室置换用氮气量、氮气段到达末站时的剩余量、***富余量组成。考虑液氮在储存、运输和注氮中的损耗,集气站、阀室置换和吹扫耗气量等因素,再结合已有注氮槽车的吨位,然后确定置换过程中注液氮总量。氮气置换推进速度的选取原则,采用氮气推空气进行置换,置换速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氮气置换操作方法: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置换对象所流经的设备、管线的进、出口总阀为界,划分成若干子区域或子系统。注氮操作时当确认流程无误时,关闭注氮工艺管线上的放空阀,开始往工艺管道内注入氮气。氮气注入时,液氮气化机组的排量在保证氮气出口温度(不低于5℃)的前提下要逐渐加大。要做好注氮记录,时时查看注入氮气的温度、压力等数据。氮气在管道内的流速应保持在1m~5m/s。注氮停止后,操作人员关闭通往主管线上的注氮阀门。打开注氮控制阀组上的放空阀,卸掉注氮管线及设备中的压力。在接到撤离指令后,拆除注氮临时管线及连接法兰并***流程。安排专人观察温度计的指示温度,充入氮气的温度不得低于5℃,若温度下降较快,减小氮气流量,以保证管道入口处氮气温度不低于5℃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