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1.5米铜鼎铸造厂 铸造1.5米铜鼎 铸造1.5米铜鼎公司 永飞铜雕
成语天下》第九期节目里,出现了鼎力相助这个成语。鼎力相助:大力相助。鼎力:举鼎之力,大力。意思是大力支持帮助,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钟鸣鼎食等成语,表现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母戊鼎纪老师在节目中曾说到:在河南安阳考古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鼎,当时郭沫若看到鼎上面有三个字,就决定用这三个字命名为司母戊,其实这「司」写的是「后」,一直等前几年才正式在课本中把这个「司」改念「后」。这个鼎全称是商后母戊鼎,现在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萨苏老师也说: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古代诸侯国经常把大鼎,也就是叫司母戊大方鼎这样的青铜器作为礼器。但是有些人偏偏不把它当礼器看而是去举鼎,秦武王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而母戊是商王武丁为其后妃妇妌的封号,原来是由历史学家郭沫若起名为“司母戊”,后来经考古学家多次认证,发现其中的司“应为“后”、因此易名为现在的“后母戊”三字,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从商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代,铜矿的冶炼和青铜的铸造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商代,青铜器的极盛时代。且多数制品以礼器和乐器享有盛名,其中,“鼎”是典型的代表。鼎是祭祀用的礼器,每当征战杀伐获得胜利,举行祭祀祖先时,族人就要在鼎面前举行仪式。同时,天子和诸侯在签订条约和会盟的时候,鼎是实物证据。当两国结束炮火走向和平时,都要在鼎的面前举行庄严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盟誓。为此,鼎上的图案多是一些神奇的、怪异的、凶猛的、变了形的野兽,以突出其凶狠残暴。用这些带有神力的怪兽保护族人,威慑恐吓族人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