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园区规划水土保持报告
为了满足新时代新形势防治水土流失的需求,对2008年颁布执行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了修订,2019年4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如填方量大于挖方量,就需要从水土保持工程范围外部借土,如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则需要将水土保持工程产生的弃土外运,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整个工程系统的土方不平衡,进而产生水土资源的不平衡。新标准重大变化:一是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作了新规定,取消了直接影响区。二是对水土流失防治6项指标作了调整,增加了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2项指标;三是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方案)由原来的12章归并简化为8章。在方案中侧重于更加突出了弃渣场选址、取土场设置的强制性规定;强化了水土保持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评价结论、总体与分区措施布局、典型水保三大措施布局的要求;对水土保持监测测点布设、监测频次作了量化规定;明确了弃渣场(取土场)变更、水土保持措施变更的补充报告书章节内容[1]。林草措施布设以草灌为主,不考虑水土保持措施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工程完工后人为破坏痕迹明显。新标准这些重大变化,对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应明确工程治理的目标要求和重点防治对象,结合项目区自然概况和工程建设特点,充分考虑工程建设造成土壤侵蚀的形式、水土流失量、扰动面积及侵蚀强度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设计主体工程的要求水土保持管理基本到位,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不同,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不同,应根据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与人员、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管理制度等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明确的、具体的个性化要求,不能只限于原则性的描述;二是对后续设计或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施工、监测与监理、设施自主验收等内容,泛泛地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没有对共性的、制度性的要求按照层级关系,落实到部门、个人身上。为确保方案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方案审查的经验,介绍了技术审查的流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供建设、设计单位参考,进一步提高方案编制质量,为后期水土流失监管提供可靠依据。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预审合格后,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细则》规定邀请水土保持工程类、植物类、综合类和技经类等方面的专家,实行专家负责制,并且通知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建设单位、主设单位等参加会议,专家组现场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并签。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既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内容。从保护土地资源、减轻土壤退化的角度上讲,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危害严重。根据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适用备案情形的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流程对适用备案情形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后,技术审查由建设单位自主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规范设计论证,自主把关,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因水土流失,我国年均土壤流失量45亿吨,损失耕地100万亩,水库淤积泥沙16.24亿立方米。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3.5%。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可以看出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第十八次会议(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