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308367/p8/20200227174310_7068_zs_sy.jpg)
合肥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企业品牌企业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城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囿于过去较为落后的发展理念,中国城市“水”问题日积月累;“海绵城市”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方。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里子”,开始从过去的“重地上,轻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转变。自古人择水居,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海绵城市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晰。可以用更集聚的土地、更少的能源来达到超过自然系统效率的自然效果。海绵措施不仅包括源头LID治理、城市管网排水、河湖调蓄和江河湖库防洪等;各海绵措施的相互衔接与协调、统一规划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关系,需要厘清,达成共识。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学基础仍亟待加强。尽管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热情高,但目前仍需要发展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区和暴雨特点的城市水文模型,加强对城市化蒸散发变化认识与应用,针对海绵城市的综合水系统及其交叉学科的***技术要开展研究与应用。海绵城市建设存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当前的问题有:理解不到位,没有从区域、城市和街区多个尺度系统去解决问题;部门隔阂,有些城市的观念陈旧,阻碍海绵建设工程;被商家错误引导,以为铺渗透地砖和管道及蓄水罐就可以代表海绵城市;***渠道不畅,只热衷争取***补助,没意识到这是每个城市自己的义务;误以为建设成本很高,被社会***商夸大工程,PPP模式不健全;资本主导,技术支持缺乏。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制定适合我省特色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借助水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机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工作及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蓝绿线、生态区域保护区,建立两证一书、技术审查、施工巡查等机制,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建设管理环节,形成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机制体制,为其他城市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城市水系统逐步改善,海绵城市试点前,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水问题,集中表现为水少、水涝或水脏,甚至多种问题同时并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