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信息化监测方案设计方案提供商 新烽光电公司
西宁市处在半干旱区域,建设海绵城市,1大限度实现雨水蓄积、渗透和净化,对促进与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海绵”模式主要针对城市径流控制率的不足,对城市发展水平提高有积极作用,但城市发展过程也存在其他不足,城市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需协调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记者日前从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西宁市建设海绵城市监测平台,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监测手段。据悉,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位于西宁中心城区西部,其范围东起新宁路,西至湟水路,北至青藏铁路,南至大南山山脊线,由城西区虎台片区、海湖新区以及城北区部分区域构成。同时,建设海绵城市监测平台,提出了在线监测与人工采样化验结合的综合监测方案,设计了可视化的海绵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工作,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估,同时为西宁市今后长效管理提供首要的监测手段。现水务、气象、内涝点及已确定的雨水总排口本底数据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并进入实施动态监测阶段。让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水规院赵敏华则认为,加强公众参与是试点城市高度重视的一件事,特别是在老城区,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向市民普及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解释海绵城市的功能,展示海绵城市的效果,这些工作对海绵城市在老城区的推广非常必要。积极打造西部地区的样板从2016年到2018年,我市将利用三年时间,在18平方公里新区和3.5平方公里老城区内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可示范推广的样板。盲管将收集的雨水转输至调蓄模块进行净化、消毒,回用于绿化灌溉、自助洗车等。3类6个试点样板项目有序推进试点区系统化治理模式中,“治山”即建设面积为509.73公顷的西宁环城***生态公园山体修复工程。“理水”即龙泉谷景区改造提升、湟水河河道清淤固岸、解放渠水岸景观带建设等水系整治工程。“润城”即第四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再生水厂的新建、积水点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管网改造、内涝治理与污水厂提质改造工程。按照住建部7月6日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已安排海湖新区安泰华庭、依林佳苑住宅小区及虎台片区西宁电力支行家属院、虎台高教楼居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改造试点样板项目;在海湖新区已完成5条海绵化道路(海晏路、***西路、西关大街、桃李路、通海路)改造的基础上,加快后续8条道路的改造,作为城市道路海绵试点样板项目;将海湖广场海绵城市改造列为广场类型试点样板改造项目。以上3类6个试点样板项目的选取,为今后推进示范区海绵城市改造总结积累可复1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小海绵”立足于雨水年径流控制率达标,凸显出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基本立足点不同、根本出发点不同和生态环境导向不同。目前,已完成样板项目地形、管线及绿化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并邀请设计单位进行了现场实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