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减水剂生产基地
聚羧酸减水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由于其母液通常具有引气性或在复配过程中加入引气剂以提高减水率,使得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克服的表面蜂窝、麻面等问题更加严重。有研究认为,在聚羧酸减水剂中先掺入消泡剂,再掺引气剂,可获得尺寸均匀的微小气孔,即在保持较高减水率的同时,又能克服单纯使用引气剂容易产生的外观缺陷。减水剂起泡状况与表征采用震荡法观察聚羧酸减水剂(PCE)溶液中的气孔结构,具体试验步骤为:(1)准备2个相同的250ml具塞量筒A和B。(2)将配制好的固含量为5%的PCE稀释液分别注入2个具塞量筒中至50ml。(3)向B量筒中加入0.05%有机硅消泡剂,稍微震荡后再加入0.1%的引气剂,静停30min。(4)同时将2组试样以相同的力度在10s内连续震荡30次,然后观察量筒内的起泡状态,并用数码相机拍照。减水剂的起泡状况对于固含量为5%的聚羧酸减水剂,采用“先消后引”优化工艺前后的水溶液起泡情况。优化前后减水剂的泡沫形态比对比量筒的上端部,可以看到单纯减水剂试样在接近筒口的部分泡沫比较稀疏,从上到下泡沫逐渐增多;而采用“先消后引”优化的减水剂试样的泡沫充满了量筒,上下泡沫分布均匀将2个量筒相同高度的局部分别放大,能够清楚地看到优化后的试样中气泡大小更加均匀,大多数气泡直径都小于优化前的试样,说明这种工艺可以细化减水剂的气泡分布。采用“先消后引”工艺前后,2种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含气量、密度等指标以及硬化后的7d、28d抗压强度都很接近。相对来说,采用该工艺后的试样M-2,其各项指标除了含气量略高(与之对应的密度略低)外,其它指标都略优于对照组试样M-1,不过所有指标值的相对差异均不超过5%。可以说明这种工艺在本实验所选的材料配比条件下基本不影响混凝土的常规使用性能,既没有降低减水剂的流动性,也没有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春季合理利用减水剂可减少泵损:1、随着春季的来临,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在生产控制上应随时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变化情况及时的调整外加剂用量(做到低温低掺,高温高掺的原则)。2、聚羧酸外加剂在试配(生产中)时,当只达到基本掺量,混凝土的初始工作性能得到满足,但混凝土经时损失会较大;因此在试配(生产)时,应适当提高掺量(即达到饱和掺量),才能解决坍落度损失较大的问题。3、当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后,在生产过程中,应更严格保证水胶比。如出现坍落度损失较大的情况,只能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和二次添加外加剂的方法。勿通过加水的方法解决,否则易造成强度的明显下降。影响减水剂耐水性的因素1.碱是诱发减水剂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影响减水剂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而由于碱-骨料反应导致大坝损毁的在国内外屡见不鲜,混凝土中碱主要来源于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等原材料。世界上对于碱含量的控制也非常重视,南非规定混凝土碱总量不得大于2.1Kg/m3。2.减水剂里面水泥的矿物成分:矿物组成中以C、C2S两组份的影响大。C含量高的水泥减水增果差,这是由于C对减水剂的吸附量远其他矿物成分之故(比C3S大几倍),而矿渣混合材对减水剂的吸附量小。减水剂掺入到水泥浆体系后,由于C水化速度快,吸附量又大,因此首先吸附了大量减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