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152742/p2/20190918105747_0618_zs_sy.jpg)
江苏基础油价格常用解决方案
当我们选购基础油时,一定要选购自己能承担得起价位的高品质的天然植物产品。这些品质直接表现在:1.冷压榨:冷压榨表示未经加热,所以里面的一些活性成分并没有受到高温的破坏。2.未精制或者半精制:这表示它仍然保留一些有效成分。3.纯净。4.无添加。可供选择购买的基础油种类是很丰富的,常见的比如椰子油、甜杏仁油、荷荷芭油、葡萄籽油等等。比较少见的比如仙人掌籽油、西番莲籽油等等。我选出一些我比较喜欢的基础油供大家参考,这些是适合我肌肤的选择。切记,你一定要去多试几种,确定哪些适合你。目前基础油市场由Ⅰ、Ⅱ、Ⅲ、Ⅳ和Ⅴ类基础油组成,其中前三类均属于矿物基础油,后两类属于合成基础油。从单类产品来看,Ⅰ类油虽然处于下降态势,但在工业油应用领域仍有使用,特别是在高粘度油范围内,没有经济替代品;Ⅰ类油在低级汽车润滑油和工业领域均有应用,并且500SN和150BS等产品仍有部分进口资源流通市场,以弥补国内Ⅰ类高粘度油供应不足。Ⅱ类油是处于逐步上升的一类油,在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均有广泛应用,国内一些中端润滑油产品对于Ⅱ类用量仍较为可观,市场除了国产炼厂供应之外,另有韩国、台塑、新加坡等资源补充市场。Ⅲ类油我国目前生产量低,基本依靠进口,来源主要有阿布扎比、韩国、卡塔尔等。Ⅳ类目前国内仅有上海纳克和潞安纳克碳一公司生产,不过仅有中高粘度PAO,其他均来源于美国、新加坡等。Ⅴ类基础油包括聚醚、硅油、酯类油等,基本均来源于进口。据中宇资讯统计,近三年炼厂新上装置大多为Ⅱ类油,且今年下半年仍有Ⅱ类以及Ⅲ类油投产。不断提升用油品质的要求,加快了润滑油产品的升级换代。虽然不错的润滑油只占润滑油市场份额的20%,但是眼下受低碳节能环保的影响,润滑油使用者特别是车用润滑油也越来越注重油品品质,提出了润滑油品、换油周期长的要求,这就加快了润滑油产品的升级换代。润滑油市场上的柴机油CF-4级别、汽机油SJ级别产品已成为普及性产品,直接替代了低端产品,而CH-4及以上、SL及以上级别产品市场也在迅速扩大,上海通用五菱的新车型甚至已经用SM级别替代了SJ级别润滑油。所以润滑油生产企业要紧盯市场需求,及时把握新的技术和变化趋势。在高品质趋向的背后,潜藏着整个行业洗牌的客观要求。成品油零售是我国开放较早、较充分的市场,国企、民企、外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润滑油品牌仅有10来个,但是我国的润滑油产品品牌却超过3000个,生产厂家更是多达4000家以上,大多是低端的小厂商。在润滑油产品不断不错的化的趋势下,势必要求这些生产厂家加大科研、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生产更的产品。在此过程中,那些市场意识薄弱、投入有限、走低端路线的企业终将被清理出局。润滑油的复合添加剂配方都是经过精心配比的,这样才能够达到各项性能的平衡。如果自己添加某些组分,会导致润滑油某种特性的提升,但相对而言,也会带来其他特性的劣化。比如,添加一些大分子粘稠的物质,能够辅助填补发动机的缝隙,使某些老旧漏油的发动机不再漏油,但同样也会使机油流动性急剧下降,导致机油温度升高,从而使油泥积碳增多和磨损加剧,这样到底有利有弊也就很难说了。有些润滑油添加剂号称可以延迟保养,其实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机油的劣化是一个前期非常缓慢但后期非常迅速的过程,从0到50%可能需要10000公里,但从50%到100%可能只需要3000公里。当一旦机油劣化之后,靠添加额外的添加剂妄图挽回局面,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而且,机油的劣化往往意味着基础油的重要组分也已经在运转过程中被消耗了,机油粘度越来越偏离初始值,单纯的添加额外添加剂不可能抑制基础油的衰败,而粘度的巨大偏离会导致各种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