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229196/p3/20180929154334_3622_zs_sy.jpg)
湖北水上浮桥服务为先
到汉唐时期,我国浮桥的运用日益普遍。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千百年中,建过的浮桥难以统计。许多地区在建造永1久性桥梁以前,总要先造浮桥,以便摸索并了解水情,然后再寻求合适的永1久性桥型,前述洛阳桥是一例。据粗略统计,仅在长江和黄河上就曾架设过近二十座大型浮桥,其中大部分属浮桥。公元前541年的春秋时期,秦景公的母弟后子针因自己所储财物过多,恐怕被秦景公夺财杀害,在今天山西省临晋附近的黄河上架起浮桥,带了“车重千乘”的财富由今陕西逃往晋国,这可算是一座黄河大桥。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她不愧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见证、历史的缩影,更是古代勤劳的赣州人民智慧的象征。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陕甘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如今,浮桥的两端桥头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中间一截桥身怅然面对正在拓宽的笋江新桥。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伴随着浮桥的断塌,泉州名景之一“笋江月色”再也无处寻觅,只有几个残留的桥孔,在秋风中顾影自怜。900多年前始建的浮桥,又叫笋江桥,长200多米,桥墩15座。听说以前每年中秋夜,乘船到江中,就能看到清源山、紫帽山相连在一起的倒影;而笋江桥下,16个桥孔都倒映着一轮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