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数控柔性折弯机价格来电咨询,锡锻机床公司
组合模具在折弯机上的工艺分析1.制件及其成形工艺分析电力、水泥行业除尘设备体积较大,大尺寸的部件比例较多,多采用在工厂先加工,然后到现场组合安装的方法,施工中往往因为孔距偏差较大造成很大的麻烦,组合式袋除尘器制件材质为Q235,板料厚度为4mm,长度尺寸2.670mm,制件两端各有一排孔,每排为24个孔。因为制件尺寸比较长,且孔的直径大小及形状各异,孔距尺寸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很高,是生产中的难题。针对此制件采用下面三种加工方案进行比较和筛选:(1)采用常规的压力机冲裁加工,需要多次更换模具,劳动强度高,制造中受影响因素多,会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很难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并且生产效率也非常低,故此方案不合适。(2)采用大型数控转塔冲床,该设备较贵,并且外协制造价格太高,生产效率也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该新型袋除尘器的生产成本。故此方案也不太合适,在没有更好的方案前提下才能采用。(3)折弯机是一种常用的冲压机械辅助设备,其优点是有很长的工作平台和足够大的工作压力,有很多型号的折弯机的工作行程和开启高度均能满足冲孔单元使用要求,为冲孔单元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如果能利用组合冲孔模具在现有设备W67Y200/4000折弯机上加工,既能保证图纸要求,又能保证生产效率高而成本低,因此,从经济上的合理性与技术上的可能性出发,确定此方案可行,不仅节省***,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本公司现有生产设备的作用,但是还需要在设计上解决一系列问题。折弯机***1大开启高度为450mm,如果运用原设备折弯上模开启高度因不足将无法实现。解决方案:机床开启高度不足,可以通过设计制造多组不同高度的过渡上模块替代折弯机的通用上模,从而解决开启高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阶梯冲裁的方案。2.组合模具的结构设计与优点为了能够在折弯机上完成制件的冲裁,在模具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上述问题,***终确定了优化的结构方案,解决了这些难点。模具单元工作过程为:组合模具通过***销精1确地在下模固定板上***,再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固定板上,下模固定板上加工有符合工件图纸要求的精1确孔距。工作时折弯机上模下行压住组合模具凸模固定板及凸模,同时带动弹性体及卸料导向套下行,当卸料导向套下行接触到工件时,便停止下行,弹性体9压缩,同时压紧工件,凸模固定板及凸模继续下行实现冲裁。当冲裁完成后折弯机上模上行,弹性体开始作用将工件压紧,以防止凸模将工件带起实现脱料,折弯机上模上行一定距离后,弹性体***自由状态,此时在弹簧及限位板的作用下,组合模具***到初始状态,为下一次工作做好准备。因该折弯机闭合高度只有450mm,而该组合模具闭合高度加下模板厚度40mm再加上折弯机上模有效高度145mm,总高度要达到499mm,故必须要去掉折弯机上模才能够解决闭合高度不足的问题。冲裁力的分布优化:为了降低模具冲裁的力量,采用阶梯型冲裁。为了模具制造及维修方便,在设计模具时采用相同的闭合高度,而完成阶梯冲裁的功能则借助折弯机连接装置来实现。提高折弯机模具使用寿命的方法折弯机模具如何提高折弯时的加工质量和折弯机模具的使用寿命,关于这方面的技术知识,说法各异。折弯机模具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对折弯机模具的知识有***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简单的来说几点如何提高折弯机模具的使用寿命方法。方法:1.折弯机模具在折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折弯工序中折弯机模具为每一种折弯创建均匀分布的加工余量。这就是说,必须使用不同角度的折弯模具,任何时候主要的折弯机模具应是在每个工序中与模具的***终形状尽可能地相近。2.折弯机模具均匀分布的加工余量,保证了恒定而高的生产率和安全的折弯过程。当角度不变时,折弯的速度和进给率也可恒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样,折弯机上的模具作用和工作负载变化就小,因此产生的热量和疲劳也少,从而提高了折弯机模具寿命。3.折弯机模具为了得到***长的寿命,在折弯过程中应使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连续切削。如果折弯机模具进入和退出太频繁,折弯机模具寿命会明显缩短。这会使切削刃上的热应力和热疲劳加剧。在切削区域有均匀和高的温度比有大的波动对现代硬质合金折弯机模具更有利。折弯机对质量的检测有什么说法呢折弯机对质量的检测有什么说法呢?每一个机器在正式开工之前,都要对它的质量进行更深层次的检查,都是如何检查的呢?机床工作台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以往沿用“两点法”,即利用平行平尺、千分表、等高垫块、框式水平仪等,将沿工作台面某些直线部位进行的丈量,理解为任一截面上的***1大直线度误差。而它与形位公差国标中平面度定义规定不符,目前JB2670—82《金属切削机床检验通则》中指出,对平面度误差的检查丈量均为按包容实际表面且间隔为***1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间隔由此定义可以看出,作为评定基准的包容平面,其位置也需要根据***1小条件原则来确定。所以必须首先全1面把握被测表面的误差情况,然后才能按一定准则确定评定基准。这样就决定了丈量必须要分两个步骤,即先测出实际表面上若干点相对于任意一个理想平面(丈量基准)的高度,然后通过基准转换等方法,才能求出符合定义的误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