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294611/p3/20200313134030_2184_zs.jpg)
长期生产纺织塑料纱管图片 弘达 长期定制纺织塑料纱管图片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纺纱锭子的支承形式分为四种1、上轴承和锭底均为刚性支承;2、上轴承和锭底均为弹性支承;3、上轴承和锭底是刚性连接,整体由弹性元件支承;4、上轴承为刚性支承,锭底为弹性支承等。使用***广泛的是第4类支承形式。上轴承连同轴承座压配在锭脚中,或上轴承直接压配在锭脚中。而锭底有的是分离式结构,即锭底与上轴承分离,锭底装配在中心套管内,借弹性元件组合装在锭脚内;有的是连接式结构,即上轴承与锭底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成整体。这种支承形式使锭底可以径向摆动,上下轴承在纺纱锭子高速回转时可自调中心,锭尖与锭底保持正常的接触。在锭底的外围还设有吸振装置:组合套筒或吸振圈簧,连同锭底浸没在润滑油中,利用油层的粘性阻尼作用吸振,使纺纱锭子在高速运转时很平稳。纺纱锭子的***1、锭子油的合理应用:转速1.7万转/分钟以下的普通锭子,如果使用合格的锭子油,冬季每9天补油一次、夏季每7天补油一次,经纬纺机、上海专件、衡阳纺机、河南二纺机等企业锭子的平均寿命可达到8~9年。如果是“懒汉锭子”,使用合格的10号锭子油,每三个月补油一次,寿命可以达到10多年。锭子能够长期使用的关键在***,具体来说就是用对油、不缺油、油不脏。“用对油”一是不要用假油,二是要用对油号。再有就是“不缺油”。原来行业的***标准是6~8天补油一次(这是针对D1系列锭子,D3、4、5、6锭内储油更少),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但行业处境使大家很难这么“实在”,一般企业都是10天以上补油一次,甚至15天、20天补油的企业也有。至于“油不脏”,理论资料和实践验证脏油润滑的磨损速度是净油润滑的2~4倍。而目前的清洗方法都不能保证锭子油不脏,这也是锭子的结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