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压电缆接头生产厂家联系方式来电咨询
高压电缆4.4试验判断不发生击穿。4.5检测部位非金属护套与接头外护层(对外护层厚度2mm以上,表面涂有导电层者,基本上即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进行)。对于交叉互联系统,直流耐压试验在交叉互联系统的每一段上进行,试验时将电缆金属护层的交叉互联连接断开,被试段金属护层接直流试验电压,互联箱中另一侧的非被试段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绝缘接头外护套、互联箱段间绝缘夹板、引线同轴电缆连同电缆外护层一起试验。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但必须保证放坡开挖时基坑侧部土体的稳定及施工的安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A相第壹段外护层直流耐压试验原理接线图4.7典型缺陷及缺陷分析序号①缺陷属典型施工问题,故障点***后,施工方即说明该处电缆曾经被铁锹扎伤过,经处理后试验即通过,这一缺陷暴露了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序号②同类绝缘接头安装错误在两回电缆中发现了4处,反映出附件安装人员水平较低,外护套试验检测出缺陷避免了类似序号⑤运行故障的发生。序号③缺陷原因也在于施工管理不严格,序号④缺陷原因在于附件安装质量差。序号⑤为某单位一起110kV电缆故障实例,同时暴露出附件安装与交接试验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厂家工艺要求不合理,电缆预制件的铜编织带外层只要求一层半搭绝缘带,而且预制件在铜壳内严重偏心,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其次,在电缆外护层直流10kV/1min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把仅有的一层绝缘带击穿,但试验时互联箱中另一侧非被试段金属护层未接地,导致缺陷未及时被发现。带电运行后,绝缘接头内部导通,造成电缆护套交叉互联系统失效,护套产生约几十安培感应电流。在《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1253-2013)中:第3。电流流过接头的铜编织与铜壳接触处,产生的热量将中间接头预制件烧融,烧融区域***了橡胶预制件的应力锥的绝缘性能,场强严重畸变,接头被瞬间击穿,导体对铜壳放电,导致线路跳闸。5.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5.1试验目的监理要点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对电缆在转弯处时进行查看,应有垫铁保护。巡视检查电缆固定在过渡支架上是否稳定,过渡支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巡视检查电缆蛇形敷设的波节波幅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电缆扰性固定图3.4缆蛇形布置工艺标准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共同沟或桥体箱梁内敷设时应采用蛇形布置,即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靠近接头部位用夹具刚性固定。电缆蛇形布置的参数选择,应保证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去认定。水平蛇形布置时,宜在支撑蛇形弧的支架上设置滑板。三相品字垂直蛇形布置时除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外,还应根据电动力核算情况加必要的绑扎带绑扎3.2支架安装(1)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保证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2)在同层支架敷设多根电缆时,应充分考虑更换或增设任意电缆的可能。(3)采用型钢制作的支架应***刺,并采取防腐处理,并与接地线良好连接。(4)支架若采用复合材料,应满足强度、安装及电缆敷设等的相关要求。(5)电缆支架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设计要点(1)根据电缆的载流量和排列方式说明电缆支架材质。原则上电缆支架应采用Q235钢材,且要求做热镀锌防腐处理,必要时采用不锈钢支架。(2)支架立铁的固定可以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3)支架横铁间距应根据电缆截面和运行维护要求确定,并在图纸中标注间距。施工要点(1)支架安装前应划线***,保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2)构件之间的焊缝应满焊,并且焊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相关构件在焊接和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4)支架、吊架必须用接地扁铁环通。接地扁铁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5)支架安装完毕后,安装塑料保护套,防止磕碰伤人。(1)支架应垂直于底板安装,支架与侧墙垂直安装必须牢固。支架大边密贴墙面不能出现扭曲变形。变形缝两侧30cm范围内不能安装支架。(2)支架安装应画***线,保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3)支架加工焊接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4)支架安装必须进行防腐处理。(5)支架接地扁铁应安装到位,扁铁必须与支架横撑三面围焊,焊缝应饱满,扁铁搭接长尺不得少于扁铁宽度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