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振动筛智能润滑公司厂家供应 北京维克森
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如几何参数:较高、较低及较远润滑点位置尺寸、润滑点范围、摩擦副有关尺寸等;工况参数:如速度、载荷及温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砂尘、水气等;运动性质:连续运动、变速运动、间歇运动、摆动等。力能参数:如传递功率、系统的流量、压力等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系统方案。对于非层状结构固体润滑剂或软金属来说,主要是以其剪切力低,起到润滑作用,然后使它附着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2)计算各润滑点所需润滑油的总消耗量。如前所述,单线式系统可通过任一分配器或气动泵是否动作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根据初步拟定的润滑系统方案,计算出经过润滑后,各摩擦副工作时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和总效率,以便计算出带走处于运转中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所需的油量,再加上形成润滑油膜,达到流体润滑作用所需油量,即为润滑油的总消耗量。(3)计算及选择润滑泵。根据系统所消耗的润滑油总量,可确定润滑泵的较大流量Q、工作压力P、润滑泵的类型和相应的电动机。①确定润滑泵的工作压力。②确定润滑泵的排量Q。③润滑泵的有效功率Ne。(4)确定定量分配系统。根据各润滑点的耗油量,确定每个摩擦副上安置几个润滑点,选用哪件类型的润滑系统,然后选择相应的润滑泵及定量分配器。其中多线式系统是通过多点或多头式的每个给油口直接向润滑点供油。其中多线式系统是通过多点或多头式的每个给油口直接向润滑点供油。而单线式、双线式及递进式润滑系统则用定量分配器(或称分油器)供油。(5)油箱的设计及选择。(6)冷却器和热油器的设计及选择。(7)油管直径的选择。为了保证润滑系统向各润滑点持续供油以防止因供油不足而损坏,常在系统中配置测量、监测及报警装置。(1)回转窑是一个倾斜的回转圆筒(斜度一般在3%一5%),生料由圆筒的高1端加入(即窑尾),在窑的不断回转运动中,物科从高1端向低端(即窑头)逐渐运动,所以,回转窑是一个输送设备。在润滑系统中常见的故障有油泵失效、供油管路堵塞、轴承过热及磨损甚至咬粘、分流器工作不正常、污染严重、给油循环时间不准确等。润滑系统中通常采用以下测量装置:1)测温装置在油箱、润滑泵、冷却器的进口与出口、重要的轴承等部件入安装测温装置及显示、控制装置如水1银温度计、热电偶及接触温度计等,可以及时看到这些部位的温度变化。2)压力测量装置在润滑泵出口处过滤器的进、出口处等部位安装压力计,用以观察压力变化值。必要时还可安装压差报警器,当压差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3)油面及在油箱中装有油标及油面指示器,在管道中安装流量计或流量监控计来观测流量。在集中润滑系统的控制系统中一般要考虑到可以调整润滑循环时间和给油时间,以及显示及控制润滑剂供应不足或过量以及润滑泵过载等情况。智能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领域智能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重工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汽车业、造纸业、食品及饮料产业,以及其他产业都有相当广发的应用,几乎可以涵盖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地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无故障地运行,系统安全可靠;极大地减少了设备***检修次数,提高了生产力;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和***费用;而且还有益于环境保护。特别要提出讨论的是,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在各种工程机械上的应用。目前国外进口的工程机械设备大都采用了集中润滑系统;在国产的工程机械中,有些通用产品也选用了集中润滑系统,例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吊、载重卡车、塔吊、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这其中也有相当数量是出于实际需要,由施工或设备管理部门自己后改装的,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润滑特点水泥企业中,润滑的***是大型回转窑,它是水泥生产设备的”心脏”,也是润滑的关键部位,而其润滑特征表现为:①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在润滑表面能形成润滑性的覆盖膜。但是仍有相当品种和数量的国产工程机械,尤其是一些特种工程施工机械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润滑方式,例如各种钻孔机械等。人工润滑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常由于润滑不及时、不充分、不连续等,使设备润滑不良,从而引发机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给使用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维护和使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关于给油是否到位和油量是否足够的问题如何判断给油是否到位和油量是否足够是使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如前所述,单线式系统可通过任一分配器或气动泵是否动作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智能式系统通过流量传感器的检测和反馈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双线式系统原理上可通过观察每一分配器活塞杆是否动作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但事实上却很难实现。油量是否足够的问题,国内外均有人提出根据润滑部位如轴承的大小计算出所需油量,然后通过设定干油系统参数得到所需油量。但这样算出的理论值可能会因现场因素的影响而与事实不符,因此可作为参考,但还需视情况予以矫正。另一种直观的判断方法是:润滑点油满冒出,则油量肯定足够,但这往往要使润滑点油封***,油方能冒出。为减少泄漏和简化管路,对于钢管,除与元件直接相连必须活接头外,尽可能全部采用焊接,一次到位,后患较少。然而油封***则意味着防水性能及存油特性被***。因此对于密闭腔内的润滑点,为方便观察给油情况且利于初次给油时将腔内空气排除,设计密闭腔时应在合适处设置溢油排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