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302578/p3/20191107152305_5203_zs_sy.jpg)
仿古建筑青瓦服务至上“本信息长期有效”
瓦(clay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瓦的生产比砖早。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遗存,数量较少,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脊部分。到西周中晚期从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有的屋顶以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瓦被普遍使用,从山西侯马晋故都、河南洛阳东周故城、陕西凤翔秦雍城、湖北江陵楚郢都等地的春秋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到了秦汉形成了***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早在公元前640年在希腊奥林匹亚兴建的赫拉神庙,是有屋瓦的建筑物中古老的,瓦用黏土烧成。烧瓦技术很快传遍欧亚。罗马人shuai先使用砂岩和石灰岩混合制瓦,12世纪才普遍使用黏板岩青砖青瓦是一种建筑材料,由通俗的粘土制成一定外形,风干后,经过炉窑高温焙烧而成。它有的呈红色,有的呈青色,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吗?青砖青瓦的主要材料是粘土,在粘土中都有二价铁盐,而二价铁的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化合物。在烧制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二价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网站关键词优化,就生成了三氧化二铁。烧制青砖青瓦要比烧制红砖瓦多一道工序。在砖瓦窑里当砖瓦坯被烧到一定温度时,不让它慢慢地冷却,而是从砖瓦窑顶上浇进大量的水,这时,水和气化的水蒸气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筒瓦屋面如加正脊,脊饰多采用大屋脊形式。这种大屋脊是按大式做法砌筑的屋脊,脊饰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当沟、瓦条(二层)、混砖、陡板、楣子。在屋面两端排山部分,还要做垂脊与正脊配套交圈。做这种大屋脊时,脊端要安吻兽,垂脊下部要安垂兽和跑兽。跑兽的数量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出檐和瓦号来确定,一般以五只为多。这种采用筒瓦屋面施大屋脊安吻兽的房屋,绝非一般官品人家所能采用,通常只能用于wang府或相当于wang府的建筑。比上述做法等级稍低的是筒瓦屋面配小式脊。小式脊的构成主要有当沟、瓦条(二层)、混砖、楣子。它是在大式屋脊的构造中减掉了一层混砖和一层陡板,因而脊的高度要低得多。采用筒瓦屋面的房子通常不做正脊,而是将屋脊做成圆弧形状,前后两坡瓦面从脊部漫卷而过,这种做法称为过陇脊。屋面两头采用箍头脊并附以排山勾滴,称为“铃铛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