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GRJ水阻起动柜价格点击了解更多「在线咨询」
液体电阻软启动柜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在转子回路中串人电液变阻启动器三相电阻,其中QF1为主机运行断路器,Qs为隔离开关,QF2为星点短接断路器,Rs为电液变阻启动器。电液变阻器是由3个相互绝缘的电阻液箱构成,其内部分别盛有电液及一组相对应的导电极板,导电极板为一动一定,动极板组通过传动机构及其伺服控制系统来控制运行。启动开始后,根据电动机启动电流的大小可自动调整液阻值,使整个启动过程可控制在较小启动电流下均匀升速,而液阻无级切除,从而实现电动机的软启动。固态软启动工作原理利用可控硅触发电路控制以降低加在电机上的电压,然后通过慢慢的控制加在电机上的电压和电流平滑的增加电机转矩,直到电机加速到全速运行。实用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液阻软启动电气原理图,主电机为被控电机,极板移动电机为一小功率调速电机,用来调节软启动器每相两极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极板问的距离,可以改变串接在绕线式电机转子回路的电阻值,从而调整启动时间和启动电流。液阻软启动控制系统控制电路图,可看出该系统可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方式,下面简要分析自动状态下的工作情况:先将转换开关SW1转到自动0一侧,合上开关QF2,此时交流接触器KM3得电,极板移动电机正转,液体变阻器里的动极板移向主电机开始启动(启动瞬间,KM1得电,保证KM2不会得电)。当启动结束时,行程下限SX被感应,交流接触器KM得电,同时KM3失电,此时,短接接触器KM2亦得电,将软启动器切除,主电机进入运行状态,极板移动电机反转,将动极板退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启动,至此,整个启动过程结束。同时,在起动完成时,动静极板接近,电阻趋近于零,运转切换时对电网不会产生二次电流冲击,对机械系统不会产生机械冲击。液体电阻软启动柜PLC控制程序设计1手动方式调试将摇头开关拨到手动工作方式,X4指示灯不亮;合上断路器开关QF1、QF2,按下启动按钮SB1,如果主电机无反应,则表明转子短接开关尚未复位或者动极板没有到达上限位。理论上其可调范围非常大,由于溶液属纯电阻特性,无***,且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功率因数一般在0.93以上,因此,能获得较好的启动转矩,这是优于其他启动器的显著特点。复位正常后,按下启动按钮SB1,主电机开始启动(Y0有输出),按下极板下降按钮SB4后,拖动电机开始正转(Y2有输出),动极板在丝杆的驱动下匀速下降,到达下限位后自动停止(手动停止也可以)。极板下降停止后,就可以按下转子短接按钮SB6,短接接触器开始工作并保持(Y1有输出),液体变阻器被完全切除,主电动机开始正常运行。此时极板应该复位,为下一次电动机启动做好准备,按下极板上升按钮SB5后,拖动电机开始反转(Y3有输出),动极板便会在丝杆的带动下上升至上限位后停止。整个手动启动过程才算完成。2自动方式调试手动方式调试无误后,接着就把摇头开关拨到自动工作方式,X4指示灯亮;按下启动按钮SB1后,主电机开始运行,接着极板下降然后停止,转子短接并保持,极板上升然后停止。所有动作连续自动完成,并为下一次启动做好准备。3故障报警调试首先合闸信号X5断开,跳闸显示信号Y10有输出,蜂鸣器报警即Y14有输出;液体变阻器液位检测开关信号(液位过低)X15闭合时,液位警示信号Y12有输出,蜂鸣器报警;液体温度检测开关信号(液温过高)X16闭合时,液温警示信号Y11有输出,蜂鸣器报警;主电动机内部测温信号X17闭合时,电机温度警示Y13有输出,蜂鸣器报警;所有报警只有当故障排除或者手动停止整个系统后才停止,否则报警不自动解除。在电机运转进程中如有事故呈现,事故指示灯亮,电铃自动报苦,这时,按下中止按钮,迫使电机中止义务。该控制程序为典型的3段型结构,公用程序用来处理自动、手动都要执行的动作和自动、手动两种工作状态的相互切换。当自动开关接通时,跳过自动程序,执行手动程序;当自动开关断开时,跳过自动程序,执行手动程序。2)液态电阻阻值及起动时间具有良好的现场可调整性,增强了起动过程的可控性,和对不同工况、负载的良好现场适应性由于工程设计中系统的特性参数计算误差,致使一些起动设备的匹配较难达到状态,甚至可能出现起动失败。同时,由于形成液态电阻的局部电液温度过高还会产生气泡甚至电弧光的现象,极不利于起动设备乃至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液态电阻的动电极初始位、切换液态电阻的执行器速率可随机调整,且液阻箱内设置有方便的注液孔,使得阻值变化速率均可根据工况要求、负载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了液态电阻现场可随机调整的优势。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和用户要求,可通过修改PLC控制程序、调整动极板的起动初始位置及传动电机减速机构的速比,来改变动极板的行程规律,通过控制电阻阻值变化来调整电动机的平均起动转矩,达到调整起动时间的目的。这种随机可调整性、起动电阻的无级变化及起动效果的可知性,是突出的技术优势,其结合大大拓展了起动性能的可塑性,充分保证了起动成功率及起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