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pic/204270/p7/20171024163249_2011_zs_sy.jpg)
认证服务平台服务为先,艾维认证服务
目前,国内ISO9001认证不是很好。一些公司通过了认证。一些国内认证机构放弃了资金。为了证明证书,公司要求顾问填写过程文件和操作记录。未实施证书后,ISO14000-环境认证,所有流程系统仍然相同。ISO9001体系只是为这样一家公司***的***。它对公司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帮助,公司为应对认证工作增加了大量工作。如果企业想要做大,就必须标准化和精简。有必要从“人治”转变为“法治”。ISO9000可以改变一些人为的和随机的规则,使企业管理能够合理化和制度化,以实现***的作用。ISO9001不一定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它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并且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企业在成长的同时必须加强标准化,系统认证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远见的管理者将抓住这个机会,纠正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内部优势,让自己走得更远。今年8月以来,包头大剧院推出了三大管理体系。参照本标准,剧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细节的实施,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剧院环境管理要求,建立了23套质量体系。方案文件,13本职称描述书和99本标准操作书,规范了剧院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包头大剧院的综合实力。再如,关于“风险和机会”,这是15版标准新提出的概念,标准在6.1款提出的要求是:***应策划“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整合、实施这些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常识告诉我们,风险无处不在,河南9000认证机构,出门走路,上山砍柴,吃饭穿衣,乃至***理财,时时有风险,企业管理亦然。那么是否15版标准要求***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周全,不得遗漏呢?☆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使全部质量工作有可知性、可见性和可查性,通过培训使员工更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及对其工作的要求。显然做不到。那么是否只要有所考虑,就算是满足了要求呢?可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防范风险,不是吗?上班打卡是为了防范扣工资时不承认迟到的风险,出厂检验是为了防范不合格品卖到顾客手中的风险、合同评审是为了防范不能履约的风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防范企业倒闭的风险。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满足了标准要求?这给审核员出了一道难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出现的问题要记录、汇总并定期开会讨论,决定是否修改文件或优化流程等。注意:体系试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修改情况可能比较普遍。所以,在外审时可能会出现有很多种不同格式的质量记录等,这是允许的,因为只是试运行嘛!内部审核培训一般要求内审人员必须有内审证。全公司***少有2个以上的人有内审证。否则整个体系在外审时会认为是”严重不符合“而不被通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劳动生活条件的改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当公司没有2个以上的人有内审证时要及时去处理,可以请教师来厂外训等。如果有2个以上的人有内审证,则在此次的内部审核培训时可由自己公司的人主持,由此可减少公司开支。)